搜尋[恐龍當家]的結果:



所有電影海報版權皆屬於原發行公司所有,本站僅提供資訊查詢

  • IMDb
  • 爛番茄
  • PTT好雷比
    (0篇)

出品國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語言
English
片長
101分
上映日期
2016-02-05
發行商
迪士尼
導演:
Peter Sohn
編劇:
N/A
演員:
茱蒂葛瑞兒
尼爾派屈克哈里斯
法蘭西絲麥多曼
比爾哈德爾
約翰李斯高
選在農曆春前節後分批上映的兩部動畫《恐龍當家》以及《動物方城市》恰巧分別隸屬曾為盟友後為敵人現為同胞的兩個動畫超級大廠「皮克斯」以及「迪士尼」所出品。更巧的是,這兩部影片竟然從相同的母題出發─文明如果是由非人類來掌控,會發展成什麼模樣? 很明顯《恐龍當家》的主題:是6500萬年前,如果霸氣外露的恐龍們躲過了宇宙小行星瘋狂的襲擊,也躲過了火山爆發岩漿燒烤的考驗存活下來,那接下來牠們該怎麼辦?世界又會變成什麼樣子呢?一個這麼有趣的假設題,意外的在皮克斯庸俗又老套的劇情之下,成了另類「龍面人心」、「相鼠有皮」的無聊故事。 先不說在《恐龍當家》中恐龍家族們毫無困難的發展了墾荒、播種、除草、收割、存糧以及畜養家禽等等,這些承襲人類歷史毫無創意與想像力的角色行為,故事的感情主線也跳脫不了「無用的魯蛇老么尋求家人的肯定認同,最後被迫離家遠去再歷經九死一生返家千萬里」或者「一個父親與他的兒子,這個兒子成了父親又帶著一個兒子去展開冒險尋找回家的路,變得更勇敢、更堅強、更慈悲」(老天爺~),這樣的老梗,這部電影可以是「大嘴鳥當家」、「古巨龜當家」或者是「長毛象當家」…不一定要恐龍來撐場面,更不用一個類...
《恐龍當家》PK. 《動物方城市》文明的翻轉
總是在瞎忙
動物方城市
2016-03-06 19:55:39
氣氛
9
或許,皮克斯對於我童年的回憶,從《玩具總動員》開始,就數也數不清了,每一部3D動畫電影都是一種很適合全齡觀賞的成長電影,帶給我的成長面向很廣,從親情、友情到愛情,每一部電影都會看得到一種人類共同情感的母題,而這次的《恐龍當家》著重在親情與友情層面,從三個雷龍寶寶中最弱小的魯蛇阿羅的視角,一起來看看他如何面對成長的困境...... 劇情概要: 如果,玩具們在我們不在時會擁有生命;如果,衣櫥的們可通往怪獸的世界;如果,房子上繫上氣球可以環遊世界…皮克斯動畫工作室已經帶領觀眾遨遊無數次「如果」的世界,那麼,如果億萬年前小行星的軌道偏離,沒有撞擊地球,如果恐龍沒有滅絕,那又會是怎樣的一番天地?皮克斯最新原創的動畫電影《恐龍當家》,背景就是在這樣的設定下展開,暢想一隻巨龍與人類共處的世界。瘦弱膽小的雷龍阿羅因意外遠離所熟悉的家園,且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夥伴小野人小巴,兩人因此結伴在神秘又充滿危險的大地上展開冒險,在旅途中,阿羅逐漸學會面對內心的恐懼,找到自己的價值,並和小巴建立起了跨越種族的友情。 ------------------------以下小雷------------------...
[墨卓影評]《恐龍當家》- 找到回家的路,就是一種成長
墨卓
恐龍當家
2016-02-15 11:20:44
氣氛
8
自由商業機制下的台灣市場,好電影搶票房,何錯之有? 或許是因昨天,有國片告急警告的言論與新聞,鋪天蓋地式的出來,讓身為電影愛好者的我,不得不秉持著良心,來說一些關於我這個年假的看過的電影,稍微做一番評比與討論「票房告急說」,舉凡國片三部曲(《神廚》、《人生按個讚》、《大尾鱸鰻2》)、漫威英雄片(不用懷疑,就是《惡棍英雄:死侍》!)、有啟發劇情片(《單身啪啪啪》、《年輕氣盛》、《丹麥女孩》)、嘲諷片(除了DeadPool,當然就是《八惡人》了!)還是動畫片(《恐龍當家》),我想這算是一個相當多元的年假片單選擇了,雖然還有一些待看(《老師與流浪貓》、《傲慢與偏見與殭屍》等),但我想足以來看看這多元的台灣社會,在選擇電影的愛好上,是發生改變了?還是已經厭倦某些類型了?容我一一道來...... 首先,談談這次賀歲檔國片三部曲與其他片的競合關係,就不得不說到票房......三部加起來還不到DeadPool的1/3,我想新聞不止是想找新聞發,還帶來了一些警訊,因為三部國片的水平,只能說是「不及格但未死當」,觀眾對於從近三年來國片賀歲檔的類型,幾乎是已經直接認定就是「豬哥亮的片」、「搞笑片」、「親情片」還有「一定有賀歲的元素」等既定印象了,因此許多製作團隊都想要再依循這個邏輯,去推演這次的賀歲檔,但卻不知道觀眾的胃口是容易被養大的!反觀外片就提共了很多元的選擇...... 舉些實際的例子,《大尾鱸鰻2》這部片其實當初在第一集的時候,評論就已經趨近兩極了,用的哏都很本土味但缺乏創新,不過故事線倒是還在一定水準,反觀到今年的第二集,還是集結了許多用過的本土電影哏,加上一些嘲諷與煽情裸露,讓這部電影很難闔家觀賞之外,也無法善用豬哥亮這位每部片都破億的票房巨星,實屬可惜;《人生按個讚》則是沒有太多的電影感,也看不出是電影規格,但是故事的體裁是滿難得的,也難得在特效上面花了一番功夫,但是...
[反思] [墨卓反思]自由商業機制下的台灣市場,好電影搶票房,何錯之有?
墨卓  2016-02-12 21:19:18
    原以為在《腦筋急轉彎》票房口碑一舉雙贏之後,皮克斯能一洗自《Cars2:世界大賽》以來創意略顯枯竭的小低潮,即使《恐龍當家》的預告實在很能讓人抱持高度期待,但我仍然非常信任皮克斯原創作品的往常水準(《勇敢傳說》其實沒那麼差),事實上,皮克斯從沒讓我失望過,即便是被迪士尼拱出來賣玩具的《Cars2:世界大賽》,那些老派又門道的車種零件笑話和華麗精緻的視效依然有娛樂到我。然而,這卻是頭一次,對皮克斯的失手感到十足的驚愕、坐立難安。或許是因為去年迪士尼幾乎將宣傳主力全放在漫威和星戰身上,使得皮克斯年尾的第二部作品理因延續《腦筋急轉彎》的氣勢,但卻因媒體行銷的失焦、迅速擴散的劣評、以及臨時替換導演等幕後的多番波折,讓《恐龍當家》注定走向失敗的命運。無須看完全片,打從第一幕甫開場,你便能嗅到不尋常的預兆,那些無聊的農村家庭戲碼、飄渺零散的荒野求生記在整個觀影過程中不斷刷新我對皮克斯的失望沮喪,好幾段過度寫實的斷頭、吞食、圍剿等血腥畫面更差點讓人忘了自己是在觀賞一部皮克斯動畫,而不是最新一季的《機器雞》或《酸黃瓜先生》。《恐龍當家》有著濃厚的美國南方農村色彩,蓄牧、耕作、收割的農業系統被移植進電影,作為主角學習的技能、不同物種間的務農職責,和「離家」時的志氣未長,到「回家」時的學成歸來這般俗套公式行成既定架構,描繪一段強調家庭之重的成長,但敘事技巧的死板,讓再庸俗不過的劇情終究只能困於庸俗的窘境,皮克斯往常老少咸宜的幽默和高明的動畫語言均不復見,彷彿動畫團隊似乎全迷失在一昧向觀眾展示他們算圖畫質驚人的技術表現。以前總不認為皮克斯有任何偷渡共濟會元素的跡象,若要說是《怪獸電力公司》那顆獨眼M字logo也不免覺得有些牽強,然而《恐龍當家》徹底扭轉了我一直以來的觀點,全片宛如莫扎特獻給共濟會的最後遺作《魔笛》,不斷出現數字「3」的意象;三個親兄妹、三隻翼龍、三隻暴龍、三隻迅猛...
《恐龍當家》-- 皮克斯獻給共濟會的膜拜祭品
Joker
恐龍當家
2016-02-10 17:06:03
氣氛
7
迪士尼和彼思最新的動畫電影《恐龍大時代》(GoodDinosaur)近日在香港上映。雖然視覺效果令人讚嘆不絕,特別是大自然世界的畫工精巧細膩,比真實更逼真,但可惜故事非常正路,沒有甚麼大驚喜。假如你抱著觀看《玩轉腦朋友》(InsideOut)的高期望入場觀看《恐龍大時代》,你或許會感到有點失望。 《玩轉腦朋友》教導觀眾面對情緒的看法,涉及不少心理學理論,因此,或許只有成年人才懂得咀嚼箇中的味道。相反,《恐龍大時代》雖然說教意味濃厚,但勝在簡單直接,是一齣非常適合兒童觀看的動畫片,教會他們不少人生道理,做好心理準備,迎接漫長的人生路。 《恐龍大時代》以一個恐龍沒有絕種的時代作為舞台,講述小恐龍Arlo與野人小孩Spot一起冒險、互相成長的故事。Arlo是恐龍家庭中的第三子,其他家庭成員包括父親Poppa、母親Momma、哥哥Buck和姐姐Libby。Arlo因一次意外被河水沖走而與家人失散,隨後遇上野人小孩Spot,兩人一起踏上尋找家人的大冒險,建立出人與恐龍之間的友誼…… 《恐龍大時代》起初給我的感覺,有點像迪士尼於1994年製作的《獅子王》(TheLionKing)。電影彷彿在告訴觀眾,特別是對兒童觀眾作出提醒:你的人生將會經歷如此的種種,給他們一個心理準備。透過那些可愛的動畫角色和他們的遭遇,向小朋友灌輸不少人生大道理。 成年人也可溫故知新,從中得到一些啟發。成年人在觀看《恐龍大時代》的時候,雖然未必會感到甚麼大驚喜,但也會看得很窩心,因為你必定會從戲裡找到自己人生的影子,因為我們與小恐龍Arlo一樣,都是從跌跌踫踫中不斷成長。 由出生開始,人就要經歷大量不公平的事情,我們可以悲傷,但不能夠氣餒。想繼續活下去的話,我們一定要堅持下去。正如在戲中,有些恐龍長得巨大凶猛,但主角Arlo天生體弱,甚至比哥哥Buck和姐姐Libby的體型都要細小,...
恐龍當家: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
林兆彬
恐龍當家
2016-02-05 01:33:54
爽度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