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巴黎譜一首曲、拍一部電影、畫一幅畫,似乎都難以歌頌巴黎之美,那麼《藝想巴黎》就只好一次用三大藝術,呈現幻想和現實交織的美妙巴黎。
本片由約瑟夫摩德執導,《藝想巴黎》描述自從愛人不告而別之後,年輕畫家瓦倫汀迷失於幻想的世界,無法敞開心胸的他,唯有親愛的祖母妮娜之外才是他的依靠。祖孫兩人漫步於夢幻巴黎之中,走過一幅又一幅的美麗街景,瓦倫汀訴說著同性愛人的離去以及自己的孤單。為了幫助瓦倫汀更加了解自己,妮娜顧不得回憶的痛楚,回想起年輕時在集中營的悲慘遭遇…。
「美」的定義有很多種,如何以藝術的形式,創造完全不同的觀影體驗,甚至是由內而外的美感,《藝想巴黎》從一開始就不能用一般電影衡量檢視。創造不同的高度,並非曲高和寡,而是用不同的層次,賦予藝術全面性的感官刺激。
透過油畫繪製的佈景,展現主人公內心世界的變化,電影中除了祖孫倆之外,其餘的角色全都是紙模做成的人形看板。真要說起來,令人想到了《愛在日落巴黎時》三部曲,跟隨男女主角漫步巴黎,而他們的對話也主宰了整部劇情,只是《藝想巴黎》來得更形式、藝術化,而對話的終點-猶太人歷史,才是本片費盡心思想要訴諸的主軸。
緩慢的電影步調,其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