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挪威]的文章:


第一次看到尤沃金提爾JoachimTrier的作品,是許多年前在百視達的花車內,無意間翻到的99元DVD,他的第一部作品『愛重奏』Reprise,心理只是想著北歐導演應該可以一看,沒想到超乎預期的成為那年非常喜愛的電影,也對導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等待了許久才等到第二部作品,2012的『八月三十一,我在奧斯陸』Oslo,31.august,也成為近年來除了『愛慕』Amour之外,強大後勁讓我鬱悶許久的佳片,相對於第一部的青春迷茫中帶著後龐音樂與歡樂友誼,並收尾在愉快的午後,第二部大大深化了現代疏離及對於生活現實的內心脫序,終至自我放逐的悲戚。 有了前兩部令我非常喜愛的作品後,非常期待他第三部作品,看到預告時真是滿心雀躍,同時也好奇他採用了非挪威演員,而且除了女主角伊莎貝雨蓓之外幾乎都是美國一線演員,而且改為英語對白,調性不知會產生如何的差異。 本片的調子大致上在前五分鐘就已經底定,女主角跟家庭生活脫了節,無法肯定的是「因為脫節選擇了長時間不在」,抑或「因為長時間不在而脫節」,我想也許兩者都是。這位妻子、母親的意外離世,讓三位男主角各自用不同的方式,去調適及面對,同時映...
《記憶乍響》Louder Than Bombs - 以愛為名,逝者從未已矣。
二果
記憶乍響
2018-04-25 03:35:59
劇情
10
  復仇戲碼在許多電影早已屢見不鮮,不外乎在於「復仇」此一元素,就電影製作面而言是非常吸引人的題材,好比主角不幸陷入麻煩、被栽贓陷害,隱忍多年,直至忍無可忍,被迫走上報仇之路;或是身邊最重要的親人遇害,不願就此甘心了結,而尋求一個合理的答案等,皆是復仇電影裡常沿用的橋段。  其中不免也延伸出額外另類、幾近瘋狂的復仇手段,有探究心理變態的,像是《切膚慾謀》;有展現至親第一而無所畏懼的,像是《即刻救援》系列;也有強調血腥惡趣的,像是《追殺比爾》等,都能讓觀眾享受報仇的快感之餘,也能充分感受到此類型片的魅力。特別一提的是,在多半充滿濃厚的肅殺意味之際,有的卻會以戲謔、無厘頭的方式呈現,在死亡劇情下加入幽默色彩,《該死的順序》即為一例,一連串的洩恨報復,就是要一一揭曉,下一個,死的會是誰?     愛子心切,復仇老爸永遠都有挖掘不完的威力。《該死的順序》便是從一名無辜青年的死亡,正式拉開故事序幕。平時擔任挪威鏟雪車司機的尼爾斯,剛獲頒榮譽市民表揚,卻也因接獲兒子吸食海洛因的死訊,生活掀起巨變。堅信兒子清白的他,於是自行展開追查,赫然發現原來是龐大的黑手黨組織在幕後操刀,便立誓...
《該死的順序》下一個,死的會是誰?
散場二三事
該死的順序
2015-03-25 18:53:40
爽度
8
    看電影有助學習歷史和地理。    關於「KON-TIKI」這個在挪威人讚揚不已的真實追夢故事,出自於挪威民族學者索爾.海爾達(ThorHeyerdahl)的理論假設。他以流傳在玻里尼西亞的古老傳說、以及印加帝國的神話為起源,相信目前散居在玻里尼西亞群島的祖先是從東方漂流而來的,是印加帝國的太陽神提基從南美洲的祕魯向西遷徙,漂流數千里遠抵達波里尼西亞,產生了波里尼西亞的第一批居民。  為了證實他的研究理論,除了以兩地的神話故事作為文獻資料,還要蒐集風向、洋流等氣候地理佐證,證明在約五世紀時,古代印加人可以使用〝輕木筏〞順著洋流與風向,在大海中漂流幾千里遠至波里尼西亞定居,因此波里尼西亞的移民起源來自於南美洲。  洋洋灑灑的研究論文,索爾信心滿滿的拜訪了幾家出版社希望能夠出版,卻屢次吃閉門羹,原因在於沒有人相信當時的古印加人能夠僅靠〝輕木筏〞,成功橫渡太平洋幾千里。  於是索爾為了證明自己,有了更偉大的冒險念頭:他決定仿製古印加人的傳統輕木筏(用藤條、繩索綁原木,不用任何鐵釘或鋼索固定),從祕魯出發展開他的漂流之旅,證明不用高科技設備,憑古老祖先流傳下來的智慧,真的能抵達波里尼西亞...
《康提基號:偉大航程》觀後感:捨棄一切只為追尋夢想的瘋子
Allison 艾厲森
康提基號:偉大航程
2014-09-30 16:26:04
總評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