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郝蕾]的文章:


           今天中國新生代導演婁燁的第二部電影「春風沉醉的夜晚」(SpringFever)即將在台灣上映,他的作品在中國一直是禁片,因為他的作品中在愛情包裹的浪漫下,有著讓人怵目驚心的寫實,深刻地描述了1949年後,中國近數十年的社會與人心的變遷,也觸及了很多官方的禁忌,在周末去看他的第二部作品,也是榮獲今年坎城影展最佳劇本獎的電影「春風沉醉的夜晚」之前,想跟大家再次分享,2年前我寫過的一篇影評,也就是他的第一部作品「頤和園」,讓大家能進一步認識婁燁誠懇又寫實的創作。      「頤和園」是一部2006年出品的電影,由中國新生代導演婁燁執導,主要演員有郭曉冬、郝蕾、胡伶,台灣在2008年8月上映,由於電影中部分情節,描述了有關北京的六四天安門事件的經過,因此在中國被列為禁片。1989發生在北京的六四天安門事件,是中國政府官方至今,仍不願碰觸的禁忌,類似台灣1947年的228事件,同樣都是海峽兩岸官方動用武力,壓制人民聲音的悲慘事件 。         台灣經過了50年的修復,才解開了這段被封鎖的歷史傷痛秘辛,但中國政府在這方面,顯然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所以這部電...
「頤和園」---人性的善惡、家國的動亂,在性與愛的忠實與背叛中顛沛流離...
SJKen在幕迷影評
頤和園
2019-06-04 18:52:34
氣氛
10
   「親」,是親人、親愛、親密、親熱、親吻......幾乎以親作為用詞均代表一種緊密的關係,甚至是血緣關係。但是《親愛的》卻將這個「親」字狠狠地拆開來,生物學中科學家將「動物或人有在剛出生時認母的現象,稱為『母親印刻期』」《親愛的》正是將小孩與「血緣」之間,那如口香糖般黏膩卻又能一刀斬斷的情,將人生如戲的真實生活搬上了戲如人生的電影。當簡體字的「亲」在長時間失去了「見」,那原本的「親」是否能保有原有的緊密,甚至是血濃於水的親情?導演在電影一開始,甚至在電影海報上,就對觀眾提出了這個無解的問題。 親情與血緣間的羈絆,其實到現代已經不再是絕對,日本的《我的意外爸爸》、《第八日的蟬》都曾探討「親緣」和「血緣」之間的抉擇,而拍攝這類題材的也都能成為拿獎直升機。《第八日的蟬》描述一名小三因為不能身孕,而偷走情人的小孩,以母愛虛構她們短暫的家庭人生,主要架構和《親愛的》不謀而合,同樣的「偷」字皆是建立在無法絕對的人性和愛。兩部電影也都將重點分成兩個部分拍攝:《第八日的蟬》小三抱走嬰兒逃跑的生活,到被補後女兒不認親媽甚至走上和誘拐女子同樣的道路;《親愛的》鵬鵬失蹤後夫妻倆不斷尋人的經歷,到找到...
《親愛的》-當「亲」遠離「見」
CharMing
親愛的
2015-03-27 00:59:28
演技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