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以暴力手法包裝反暴力思想在裡頭的小說。總之是把它看完了。花掉了我半個半夜加上半天的時間,可以看電影版了,算是不違反我「先小說後電影」的原則。
我想,有什麼感覺的話就趁它還沒被我放到記憶一角前先寫下來吧。關於這本小說,大致上的評價是正面的,就算就非正評的部分,也是瑕不掩瑜。類似的小說,像是蒼蠅王、飢餓遊戲我都看過了,接下來就差一九八四了,但總覺得這些小說還能大致再分類一下,一種是野外搏擊為主,背後雖然有系統在控制著,但是是輔助的角色,像是飢餓遊戲跟大逃殺;另一種大概就是描述在陰謀或是高壓控制下,人們的各種思想、行為、精神狀態的扭曲,並不會有太多肉搏的場面(個人覺得一九八四是屬於這種類型的,但還不確定。)兩種類型的小說口味都會蠻重(當然,寫壞的話就會變得很煩。)這大概就是我往往是一口氣解決掉它們的關係吧。故事大致分為開端、混戰與收尾三個部分。開端主要在描寫一群國中三年級的學生被告知將參加「計劃」以及心境上逐漸認知、甚至接受的過程;混戰就是各種相遇、結盟、殺戮的過程,而每個角色被逼到極端後所採取的措施,則反映出了他們的生長背景對他們造成什麼樣、何種程度的影響;到最後,則是計劃的結束,生存者如何看待自己曾經歷的、如何運用它帶來的思想衝擊……。由於混戰是在深夜時間看的,雖然只有文字,還是不免會有種毛毛的感覺,而那種戰懍,並不是害怕什麼東西會出現,而是源自於內心,對於無法評價各種行為背後的理由,自己甚至可能得出這些近乎叢林法則的殘殺是合理、可預見或者適切的手段的這樣的結論,感到莫名地不安。看小說最有趣的一個地方在於:每個人選擇看到的面向會完全不一樣,對於情節裡客觀事實的解讀方式也會不一樣。至少我就不喜歡主角的「博愛」,可能跟現實上我就是討厭有勇無謀、空有熱血的濫好人有關係,或者過於現實的我老早就摒棄這種東西存在的可能性。因此,在計劃開始,秋也一概相信大家都是好人的愚善,就令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