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Court]的文章:


部落格版面  IG版面 故事設定,紐奧良開始出現神秘藥丸,只要吃下去,便能在5分鐘之內得到超能力,使得當地犯罪率激增。  透過吃藥丸得到超能力,每個人會得到什麼能力,要首次吃了才知道,那風險也是有的,因為一來不曉得能力是什麼,二來有的人吃了會有嚴重後果;吃藥丸短時間獲得能力,類似我之前高中看的藥命效應(Limitless),只是一個是獲得未知超能力,一個是得到智力。  Art教Robin別因出身低,而自甘墮落,應該要好好發揮自己的長處,每個人的長處,即是每個人獨有的超能力,這是不需要透過藥物,那因為本片是把自己歸在爽片型,所以這個概念只有稍稍帶過而已。  正港英雄片在今年10、11月回歸之前,可以先看這部超能犯罪片,當作開胃菜過過乾癮。    有趣小彩蛋  1.故事背景在紐奧良,去年加入NBA,紐奧良鵜鶘隊未來新星ZionWilliamson,被設為Robin的手機桌布。  2.Robin想幫忙Art,提出蝙蝠俠和羅賓的想法,羅賓的英文即Robin,本片另一演員JosephGordon-Levitt,曾演出黑暗騎士:黎明昇起(TheDarkKnightRises)的Robin。    ...
[推薦片單] 推薦爽片 超能計畫(Project Power)
宅豬宅兔影院  2020-08-15 22:24:47
    漫威影業(Marvel)自2008年《無敵浩克》及《鋼鐵人》開始,便有意的想要將Marvel的超級英雄們集結至《復仇者聯盟》,發展出Marvel英雄宇宙觀。也因為《復仇者聯盟》獲得空前的成功,一直以來以超人及蝙蝠俠電影為主的競爭對手DC,亦嗅到英雄集結帶來的無限商機,遂有意的想集結《正義聯盟》與之抗衡。       然而Marvel從2008年一路以階段性計畫,陸續向對美國英雄漫畫不熟悉的觀眾推出《雷神索爾》及《美國隊長》等第一代復仇者成員,甚至發展影集《神盾局特工》將《復仇者聯盟》的世界觀鋪陳得非常完整。   DC影業則以《超人:鋼鐵英雄》作為替《正義聯盟》鋪陳的起點,並由導演查克史奈德(ZackSnyder)和妻子黛博拉史奈德(DeborahSnyder)主導《正義聯盟》的系列電影。不過到了第三部《自殺突擊隊》為止,每一部都呈現出票房亮眼,口碑跌落谷底的窘況。   究其原因之一,自然是DC影業過於急躁。在未鋪陳的狀況下,便急著將各角色推入觀眾的期待心理中,導致各角色都沒有足夠的篇幅深入雕琢,這一項缺點正巧反映在大衛艾亞(DavidAyer)執導的《自殺突擊隊》中。       在缺少鋪陳之下,《自殺突擊隊》需要花大量的篇幅,在電影前半段利用倒敘的方式,交代各個反派的背景及遭到逮捕的過程。又因自殺突擊隊的成員過多,反而導致角色介紹的部分打亂了電影整體的節奏,而有過於冗長的情況。   這種安排也導致每個角色在刻劃性格層次與深度上皆有所不足之處,比如殺手鱷(KillerCroc)和傑寇特尼(JaiCourtney)飾演的迴力鏢隊長(CaptainBoomerang)背景故事交代甚少,甚至待在自殺突擊隊的動機都省略了,更不用提其他角色的故事都過於輕描淡寫,搔不到癢處,也就難以深植人心。   而且《自殺突擊隊》也凸顯出導演DavidAye...
自殺突擊隊-水滸好漢
劉文翼 Victor
自殺突擊隊
2016-08-28 17:46:29
爽度
10
    結縭長達45年的婚姻,能夠維持如此久,彼此的情感與信任想必極其穩固,不過《45年》的妙著就在於利用四十五年的歲月,秤量出情感風暴下的愛情的重量。導演安德魯海格(AndrewHaigh)在故事敘述上並不打算加入太多戲劇張力的安排,進行大鳴大放的收合,而是以極其簡練的美學,包裹一層又一層面對愛情與婚姻的痛苦掙扎。       《45年》整部電影由湯姆漢內克(TomCourtenay)飾演的傑夫(Geoff),和夏綠蒂蘭普琳(CharlotteRampling)飾演的凱特(Kate)扛起主戲,整部電影的文眼是Geoff收到的一封信。這封信串起了整部電影的故事,從電影開場非常安靜地在餐桌上緩緩爆炸,波及範圍一路擴大到電影結束的最後一個鏡頭。   這封信是來自Geoff遇難的前女友卡蒂雅(Katya)屍身尋獲的通知信,這封信提供了幾項線索。第一是信出現在Geoff家的原因,當年為了外宿方便,Geoff和Katya以夫妻身分在旅館登記。因此Katya的屍身尋獲,瑞士警方自然要通知「丈夫」。   第二,Katya是因為冰雪消融,屍體才被尋獲,肇因是地球暖化。地球暖化融化了冰雪,也融化了Geoff藏在心頭長達五十多年的秘密,同時又隱喻性的象徵Geoff和Kate兩人之間婚姻的本質與真相,以及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情感危機。       這封信的重量壓垮了Geoff和Kate結褵四十五年來的感情,帶來的後續殺傷力不斷地向外擴張,Geoff的心也開始騷動不安。他思考著Katya的屍身既然被冰凍住,是否會像2007年在俄羅斯被發現的長毛象屍身,仍然保持當年令他心醉神迷的外貌,不曾老去。   即便Geoff口口聲聲的向Kate說,他已經老了,怎麼可能有體力飛往瑞士。但他的心和他的魂早已隨著這封信飛往瑞士了。從Geoff看完信件內容的當下,他便一腳順勢踏進回憶的漩渦...
45年-信紙的重量
劉文翼 Victor
45年
2016-08-28 16:00:17
氣氛
10
(本文同步發表於「SJKen的浮光掠影」,喜歡我的電影文,請幫忙至我的FB粉絲頁「SJKen的浮光掠影」按讚,謝謝。)   年少時,一段深埋記憶深處的獨家秘密, 偶然在人生遲暮,無預期地回眸一瞥! 卻勾起了那以為早已遺忘多年的傷痛過往。 驚動了結褵多年的枕邊人,原來漫漫人生旅途攜手同行, 以為走過了歲月的輾轉起落,早已無所隱瞞的坦然相對, 另一半卻還有自己未知的秘密。   於是,即使青春早已遠去,婚姻平如一泓靜水, 但當舊愛回憶湧現,眷戀、妒忌與獨佔的人性依舊濃烈, 他的眷戀,是對舊愛的不捨?還是對美好青春記憶的緬懷? 她的嫉妒,是因信任的瓦解?還是無法容忍舊愛的青春永恆?     電影「45年」(45Years)改編自英國詩人大衛‧康斯坦丁(DavidConstantine,1944年生,現年72歲,個人簡介請看https://en.wikipedia.org/wiki/David_Constantine)的短篇小說「InAnotherCountry」,由「愛在週末邂逅時」(Weekend,2011)英國導演安德魯‧海格(AndrewHaigh,1973年生,現年42歲,個人簡介請看https://en.wikipedia.org/wiki/Andrew_Haigh)一手編導,《里斯本夜車》夏綠蒂‧蘭普琳(CharlotteRampling,1946年生,現年69歲,個人簡介請看https://en.wikipedia.org/wiki/Charlotte_Rampling與http://ppt.cc/CnrhD)與《黃金羅盤》湯姆‧寇特內(TomCourtenay,1937年生,現年78歲,個人簡介請看https://en.wikipedia.org/wiki/Tom_Courtenay與http://ppt.cc/M3x3Z)領銜主演...
「45年」--- 青春已遠,人性依舊。
SJKen在幕迷影評
45年
2016-01-12 13:18:45
演技
10
《等待判決的日子Court》是一部劇情起伏非常平緩的印度電影,全片也沒有太大的情緒波動,但故事推演以及呈現對印度的社會控訴,卻是鏗鏘有力的直擊觀眾。故事描述一位以尖銳的詞曲創作,對時事與政府提出批評與挑戰的印度詩歌詩曲作家,被莫須有的冠上「教唆自殺」的罪嫌起訴,最終卻發現這只是警政當局,為打壓政治異議份子,一再重複冠上欲加之罪的惡劣手段。 如果用溫度感受比喻,《等待判決的日子》給人的感覺溫溫的,即便片中幾場關鍵的劇情轉折,也都以非常理性的中遠景鏡頭,讓演員在畫面中呈現演出,連法庭上對造攻防的兩方律師,也都有宛如新聞理論所指「平衡報導」般,完整處理雙方於法庭外的生活樣貌;導演以本片作為社會議題的探討之外,努力嘗試讓片中各角色都能不被偏頗解讀,是非常非常難能可貴的處理方式。(由其是台灣新聞媒體啊~) 對以厚重歷史與傳統倫理,如裹如綑的纏繞於國家認同意識與法律制定根基的印度而言,《等待判決的日子》丟出很多對於社會現狀的質疑,更精確而言,本片甚至可引申為在言論自由之下,「社會評論者」或「詞曲創作者」對「教唆、散播思想」的尺度界限大哉問,但如前段所言,電影本身仍可見導演不慍不怒,努力以客觀角度陳述故事;《等待判決的日子》以如此手法處理大量法庭爭辯,是一部很適合做為增長電影知識的觀摩作品。    (以上純為個人業餘級觀後感,歡迎指正、切勿認真,感謝)...
[ 閒聊短評 ] 2015台北電影節-《等待判決的日子》
Naiew Gnaw
等待判決的日子
2015-06-30 22:58:01
劇情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