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戀戀銅鑼燒]的文章:


  真正接觸河瀨直美導演的電影,是在去年金馬過後在長春戲院看了「第二扇窗」,當時雖知道是一部節奏沉緩的電影,卻沒有被影片所散發的詩意給悶著,反而相當喜歡導演一些浪漫的筆觸,對死亡的,對親情的,一種超脫的胸襟,一種寬容的和解,看到導演的新作【戀戀銅鑼燒】在坎城有放映,就一直期待著本片的上映。   懷著雀躍的心情看完了【戀戀銅鑼燒】,依然有著難以言喻的喜愛,故事乍看是講一個更生人與老婆婆藉由銅鑼燒相濡以沫的通俗劇,她們各自守著彼此的秘密,卻也經由美食的調劑不僅把味蕾打開了,心也慢慢靠近了。但它當然不只這樣,河瀨直美沒有廉價取巧去渲染一些生命中理當被放大的悲傷,反而相當有技巧的地把這份悲傷裹藏起來,收束得剛剛好,她不去強調生命中的痛,刻意掀起傷疤,卻在兩人漸漸靠近後,藉由書信的方式,一種畫外音更顯超脫的表述,去淡化而非遺忘地,讓觀者感受,她們的故事。   她經由樹木希林和永瀨正敏這一老一中的搭配,去傳遞一種態度,一種生命不當是別人說了算的態度,一種「活所當活」的堅定,那些汙點啊不堪回首的過去啊,終究只是過去,生命還是要繼續,藉由老婆婆樹木希林五十年的磨餡經歷與熱情,看待萬事...
【戀戀銅鑼燒】生命中那些重要的事
黎仰欽
戀戀銅鑼燒
2015-10-08 23:06:16
氣氛
9
  《戀戀銅鑼燒》,原本以為是美食,後來變成歧視,再變成探討生死的議題。美味的手工豆沙餡  從一個年邁的德江奶奶(樹木希林飾演)開始說起,儘管拖著76歲、活動不便的身軀,卻藏著做豆沙50年的精湛好手藝,讓銅鑼燒店長(永瀨正敏飾演)一吃驚艷,決定聘請她來店內幫忙。  費心熬製的手工豆沙餡,從紅豆的洗滌浸泡到每一次滾煮都講究輕柔細膩,繁複又耗時的過程,讓人理解為什麼許多店家寧願選擇購買工廠製作批發的豆沙,省時又省力,但或許也省略了手工的溫度和情感,流失了一些美味與感動。  當然,也有些店家打著堅持手工的名號,精心準備製作每一道美食,但隨之上升的人力與食材成本,讓他們的營運也備受考驗。  然而所謂的機器自動化就代表劣質、手工即是美味的印象,是否又是另一種迷思?身為餐飲業的從業人員或許都該從這之中找到一個平衡,適合自己、維持品質、又能夠獲得利潤的方式。痲瘋病與歧視  中段發現神秘兮兮的德江奶奶原來是已治癒的痲瘋病患者(由痲瘋桿菌引起的慢性傳染病,導致皮膚、黏膜、末梢神經等受到感染甚至扭曲變形,抗生素問世後已可治療痊癒,抑制病菌後不再構成傳染),住在隔離院區,並且在消息傳開之後店...
《戀戀銅鑼燒》美食、歧視、與人生
Allison 艾厲森
戀戀銅鑼燒
2015-09-29 19:59:16
演技
8
  常常覺得,人就是因為擁有了更多感受這個世界的能力,在追求夢想、追求自己的價值、追求存在意義的同時,那些樸實無華、卻暖進心裡的食物,總是能在灰心之際,融化了那些自己所背負、厚重又無以名具的思緒,轉化成眼淚釋放出來。《あん戀戀銅鑼燒》就是這樣的一部作品,讓觀眾在微光的影廳裡,感受穿越螢幕所散發、直達心底的溫暖。   永瀨正敏飾演不愛吃甜食,對銅鑼燒也毫無熱情,只因背負債務而承租銅鑼燒店「どら春銅鑼春」的店長-太郎,平時除了幾位國中小女孩在此閒聊,打發補習班上課之前的時間之外,生意慘淡。某日卻意外來訪一位早已白髮的老婆婆-德江,希望能夠應徵製作銅鑼燒的工作。由樹木希林所飾演的德江婆婆,雖然雙手不良於事,卻擁有絕佳的手藝,充滿樂觀與笑容的她,一步一步帶著太郎製作出非常美味的紅豆餡,也讓銅鑼春的名氣逐漸響亮。雖然兩人以店長與德江阿姨相稱,但兩人因著每天共同熬煮紅豆的時刻,早以如同母子之情般,修復了太郎心中那份,因著年輕氣盛而背負的過錯,來不及見到母親最後一面的虧欠。     正當太郎以為人生開始順遂的同時,店鋪的老闆娘卻帶來了街坊的謠言,揭開了德江婆婆,其實曾是痲瘋病療養...
《戀戀銅鑼燒》仔細聆聽,每一顆紅豆旅行的故事,與存在的意義。
Naiew Gnaw
戀戀銅鑼燒
2015-09-25 17:52:37
劇情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