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惡刑事》
當日劇都在讚揚日本刑警的美德和辦案能力時,電影的任務就是要用大螢幕放大,看似正義的背後,到底藏著什麼不為人知的秘密。
導演白石和彌的確非常敢,雖然本片在日票房不佳,但是面對如此有爭議性的故事,挑戰權威、揭發醜陋才是真正的目的。改編真實警察自傳,為了辦案和業績不惜非法取締,逼迫黑道交出私槍、買通線人作為交換,只為了破案功績。
「你想做能讓社會安全的工作,只能去當婦產科醫生。」本句堪稱最引人發噱的經典,畢竟綾野剛才拍完《產科醫鴻鳥》演員婦產科醫生,真不知導演當時是否是刻意加入這段。不過本片倒也充斥的許多笑料,而導演也表示當時的確將本片作為喜劇在拍,不管是荒謬的行為還是台詞,帶有一種瘋狂的美感,才能完美陪襯惡的本質。
同期金馬也有放映《64:史上最兇惡綁架撕票事件》,其中呈現警界的私通和官權得避重就輕,《極惡刑事》可以說是毫無保留地揭發和放大,藉由綾野剛狂放的演技,警察如何以業績行事、黑道和白道之間的界線,在正義和惡勢力之間,查緝槍枝儼然成為作秀的表演。
在流暢的鏡頭和近乎瘋狂的敘事,《極惡刑事》的確很狂很暴力很真實,只可惜作為一部限制級電影,卻少了一點味,甚至在後半段亂了陣腳,無法平衡整部片的tone調,而過於冗長也是問題之一。
要說綾野剛凌駕於整部片,或許一點也不為過。
《失序男孩》
「滿懷怒氣,可以是殺人的藉口嗎?」即便冠上《怒》的宣傳文案,似乎也完全切合《失序男孩》所要表達內容。只是當故事性完全被降低,反倒更加著重於角色人物心理時,又該怎麼看待這部作品?
無來由的怒氣,不管是在《不道德的秘密》《白晝之雨》,主角總是在悲情的環境中長大,而後影響他的價值觀和暴力行為。而本片卻將此輕描淡寫,或許依稀可以猜出,他的暴力來自於想要逃離這個小鎮,但幾乎佔全片三分之二的打鬥戲,反而讓人納悶,非理性的憤怒真的可以作為失序的辯解嗎?
開場前20分鐘,主角泰良便和不同的人打了6次架,幾乎拳拳到肉的鏡頭,沒有武打片精心set好的華麗對招戲,而是死纏爛打有如真實般的街頭鬥毆。
撇除主角的心理層面,反倒是跟班裕也和酒店女,前者原本軟弱的性格,因為有了強大的靠山後,開始變得囂張和狂妄,只敢欺負老弱婦孺的他,也間接體現出某種人性特質。而原本被綁架的酒店女,從弱勢到殘暴間,性格上的衝動與轉換,更加凸顯出《失序男孩》的故事核心。
回歸到故事性,暴力與衝突的起源,不管是先天還是後天,潛在的焦慮和憤怒,雖然有如暗流般隱藏在這個社會。然而,如果以主角的軸線貫穿,分析其對於暴力的驅使,以及享受其中的愉悅感,只能以腦科學和心理學解釋之,對於觀眾來說,泰良的背景動機過於薄弱,所謂的失序,的確難以構成所謂暴力衝突的源頭。
或者說,除了動作戲份和人性暴怒的轉換外,《失序男孩》便是只是一部有如VR實境遊戲,在過於冗長和沈悶的打鬥中,試圖使之成為人性社會觀察的半成品。
柳樂優彌近期因為日劇《寬鬆世代又怎樣》,可以說是正式重回一線男星,而這也是他爆紅後第一部電影作品。對於影帝的眉毛和眼神,拳拳到肉的真實動作戲,以及台詞不多卻充滿張力的氣場,整部片有如為他量身定做,堪稱一流的選角(雖然18歲的設定,實在太不像樣)。而菅田將暉再次演出他最擅長的聒噪青年,其心境轉折和行為,藉由他的好演技,詮釋出極為具有張力的角色。另外,曾演出《渴望》的小松菜奈,和菅田將暉互相動手的對手戲,對比下一部戲和他談純情戀愛,兩者之間倒也激起微妙的火花。

《安曇春子行蹤不明》
大家都知道他的名字,卻沒有真正關心他的行蹤。《安曇春子行蹤不明》以生活中常見的聊天內容,和軸線並進的時空,道出女性之於社會的美麗與哀愁。
本片最有趣的,莫過於將時間軸剪得非常碎,不管是交錯還是平行,誰先誰後的倒錯穿插,全都隱身在角色的台詞,以及背後的場景。而導演也非常好心地,以蒼井優駕駛座內,所擺放的骰子,以及刻意特寫的服裝和牆上的塗鴉,作為時序的分割與辨識。
整部電影,不斷拼湊著前因後果,然而因和果之間的過程,卻圍繞著女人之所有步上這條路,全都是男人害的。
只要扯到為女性發聲,就會被貼上女性主義的標籤。《安曇春子行蹤不明》將行為藝術、女人歲數、男性霸權,放到同一個籃子內。藉由成群女高中圍毆落單男性,華麗且瘋狂的打鬥戲,對比職場上對女性的不公義、社群傳播之於人的意義、以歲數和結婚與否,定位女性的價值,以及大婊假藝術之名,行商業之實的手段。
眾人對於失蹤人口的漠不關心,誤打誤撞成為街頭藝術,有如切·格瓦拉之於基爾羅伊,使之成為普普藝術。電影中不斷以模板復刻安曇春子的照片,意圖讓人反思符號和藝術間,甚至與商業背後真正的意義為何?
只可惜,本片雖然有著極為華麗的剪接和鏡頭,卻在收尾之處再次回歸於,保守的日本思想。男人並非電影中真正鞭打的對象,反倒是英文片名 Japanese Girls Never Die,有如再次強調日本女高中生的除了冬天冷不死之外,所要表現的女人當自強,加倍奉只是男人的口號。優雅的生活,還是襲擊男性,對於現實生活中似乎完全構不成幫助與消弭男女不平等。
灰姑娘的姊姊,因為沒有被王子選中,他的悲慘命運就是眼睛被鳥啄掉。不管是童話還是現實,不斷強調著女性的年齡和結婚生子,讓原本毫無交集的春子和愛菜,在失去過後看見女人的價值。
蒼井優一如以往地好演技,詮釋出弱氣中嚮往愛情,卻即將年過30的女子。而高畑充希在片中『甚至』有段包很緊的床戲,可以說是他以當家姊姊爆紅後,突破以往形象的演出。
《安曇春子行蹤不明》完全挑戰觀眾對於時間與空間的組織能力,碎而不破的剪接和藝術感十足的鏡頭,對於邊動腦邊看片,反倒成為本片最大的樂趣,如果你能享受其中的話。
改編自小池真理子半自傳小說,有如日版《女朋友 男朋友》內斂版,《無伴奏》就劇情而言乍看是一部毫無驚喜和新意,極為好猜的人物關係。然而在如此世間情和狂暴的內外情緒下,反倒沒有以往日本電影,常見的誇張和張力,而是以更內斂的鋪陳、演員細膩的表演,延續鏡頭語言所要呈現的震撼感。
對於喜歡和習慣日本電影的觀眾,《無伴奏》不只交代清楚,演員表現亮眼,就連各種隱喻和鏡頭,也絲毫沒有隱藏之意,而是大剌剌地亮出來,刻意要觀眾發現。
嫉妒的面貌有很多種,他同時也發生在不同的角度和關係中。不管是在《革命青春》還是《挪威的森林》,都展現出真正的社會運動是賭上自己的性命。然而對於《無伴奏》的角色,真正讓他們飽受痛苦的,往往不是外在強壓,而是紅塵俗世的致命,即便關上門卻還是有被偷窺的可能。
「柏拉圖只是詐術,因為當人們企圖壓抑慾望時,便會以精神開始交媾。」本片前半段可以說是近幾年日本電影中,深刻描繪出那個年代,甚至是安田講堂事件,人民對於政府的不滿與暴動,然而響子對於社運的參與,卻止於愛上阿涉後,墜入愛情旋渦中。
愛情和抗爭,都存在著理想面和現實面,而頹廢中糜爛的那個年代,卻也恰好凸顯出,青春愛戀的爛漫與虛無。《無伴奏》就像在暴風雨的中心,即便電影中充滿了狂暴之氣,卻反而以無風無雨之姿,慢慢向前行。
女主角成海璃子特有的氣質,逆齡演出十七歲高中少女,卻能由內而外擅發看似倔將,卻對愛情一無反顧的純情少女。而池松壯亮則是延續以往的好演技,尤其是帶有憂鬱大男孩,更是他十分擅長的角色。然後齊藤工也和往常一樣,是來賣肉的。

《瀨戶與內海》
介於會心一笑和開懷大笑的《瀨戶與內海》,以日式漫才的喜劇表演,將天然呆與冷酷男之間的無聊對話,升級成笑料十足卻又讓人回味無窮的幽默小品。
瀨戶內海是日本最大的內海域,也是著名的觀光景點,然而片名的來由,只是因為主角的姓氏剛好是瀨戶與內海,和地名一點關係也沒有,且全片幾乎在大阪拍攝,只花了約一週的時間,兩人也以關西腔對話,聊著看似沒有意義的日常對話。如果就電影設定來看,還真的有夠亂來。
改編自此元和津也的人氣漫畫,找來日本現今最當紅的菅田將暉與池松壯亮,可以說是完全量身訂作的角色。菅田將暉延續廣告中厚臉皮的煩人角色,反倒在本片更加細膩地演出,廢柴高中生的無病呻吟,而池松壯亮以往也演出許多成熟小大人的角色。《瀨戶與內海》不管是角色設定或是演員表現,都成為整部電影令人大笑的亮點。
誰規定青春一定要滿頭大汗、富有創意,甚至是交到壞朋友,在河邊殺時間的無聊青春,有時才是青春真正的寫照。《瀨戶與內海》以分話的方式獨立每個聊天的主題,加上慢動作、定格,以及配樂的使用,讓原本普通的對話,多了有趣橫生的電影感。
另外片中飾演樫村一期的中條彩未,雖然本人是日本知名的模特兒,但不知為何在片中卻有種女版東出昌大的感覺。剛好菅田將暉+池松壯亮+東出昌大=《死亡筆記本:決戰新世界》
《64:史上最凶惡綁架撕票事件》
改編自橫山秀夫同名小說,分為上下兩篇總計238分鐘。以昭和64年天皇駕崩時,發生一起的綁架撕票事件,在追溯期即將到期的14年後,藉由當時參與案件的警官三上,被調至警局的公關部門的廣報官,負責成為警部和記者間的消息交換的窗口,面對警察和記者的衝突與對立,以社會派的視角解析被害與加害者之間,之於人性與職場的黑暗。
本片集結諸多日本實力派、新生代演員的豪華卡司,主體以追查案件,但也側寫出記者和警察間的對立與衝突,一如在日劇《飛翔公關室》《毒島百合子的赤裸日記》,公關人的角色只能被夾在中間,成為上下之間被踢皮球的出氣筒,記者和警察之間的信任也如履薄冰。
但是分為上下兩集,便很容易出現鋪陳過多的冗長感,甚至銜接感與節奏的巨大差異。前篇以作為肇事者撞死人的孕婦,是否應該被公開姓名為題,不斷衝突出廣報官只能聽命於長官的矛盾,其中間接穿插著64事件,絲絲不入扣搶走原主線的風采,也使得日本後篇的票房不如前篇。
整體有如《絕對零度》正反皆看的辦案視角,在後篇一次解謎出事件的前因後果,甚至將所有的情緒堆疊於此,在節奏明顯插一下,總結這部文不對題,片名明顯錯誤的懸疑事件。在大場面、大情緒、大敘事中,拍成上下兩集的策略失誤,或許只看後篇的滿意度會更高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