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 篇文章

影評 亞歷山卓聊電影:《不過就是世界末日》─「這部電影最有意思的是它沒講到的內容」+五位角色解析

2016-12-15 23:34:45


《不過就是世界末日》─「這部電影最有意思的是它沒講到的內容」+五位角色解析

 

8/10

藍在《親愛媽咪》挑戰完影像比例與情緒同時的變化所產生的效應後,今年則嘗試改編舞台劇劇本,創造獨特的電影式舞台劇。在電影中處處都在帶領觀眾前往角色當下內心最深處的地帶,整部電影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大量的前景畫面,以及特寫,完全將攝影機與演員貼得緊緊的,兩者幾乎無縫隙的合而唯一,任何細微的表情、一舉一動,都一清二楚的填滿整個畫面,也牽連到觀眾的情緒。這也是為甚麼多藍要用電影中使用法國現今最厲害的演員,四十多分鐘的片長,完全是享受。

多藍的鏡頭充滿著表現出當下的「誰看誰」,我想在兩人交談過程中像這樣套上大量表情特寫,或許也是本片遭受批評的一個重要因素,有人認為這是無聊的。當然還有一個因素,就是電影中極度戲劇化的表演及台詞,為了凸顯出五位角色不同的性格,各個表演都是極端的(當然沒有《魔愛食人灣》來的極端),在種種衝突裡,台詞也有些乏味,畢竟在這樣短篇幅的電影裡,很少時間放在鋪陳上,大多都仰賴於即時的戲劇效果,這對演員來說,是一個考驗,但這部電影的卡司,完全不需要擔心這問題。但若抽離當下有時對話的瑣碎,整體來看,是完整且優秀的,而在五位角色個人特質的呈現,是很成功的!這次也看到多藍在處理色調及亮度上,更有想法且更成熟。

.

電影利用路易斯回去拜訪的四位家人,明確的切出四場路易斯分別與家人的獨立對話,劇情靠這四場重要的戲來堆出主架構。

.

----------------------------------------以下提及重要劇情,建議未觀看者勿看

 

「妹妹蘇珊娜」

蘇珊娜在外表的鮮豔顏色服裝以及金髮第一時間就打造了與其他人不同的視覺,在她童年時,路易斯就已離去,但她卻如此充滿活力及興趣的期待著哥哥的到來,電影中也有回朔特別拍攝蘇珊娜接收哥哥的信件以及剪報,她是多麼的尊敬這個哥哥。而兩人的戲則是在蘇珊娜的房間,房間在這部電影裡是很私密、個人的空間,一方面我對蘇珊娜介紹自己的房間給哥哥的舉動,就認定為是一種信任的象徵。在後段路易斯對她「你可以常來找我」的承諾,也成為了家庭裡最具未來希望正向代表的人物,她的年輕,留下了家庭延續的概念,但在外表也透露出,在全部家庭成員裡(先排除後加入家庭的哥哥的太太凱瑟琳),與路易斯相處最短的一位。他在她的生命中雖僅僅佔了幾年的時光,但卻是影響她的重要人物(剪報、信件),這也合理化了後段母親在倉庫與路易斯的要求,路易斯在電影裡是每個人圍繞,而「驅使」每位家庭成員的核心角色。

.

「媽媽」

媽媽一向是溫柔的為孩子著想,這部電影處理母親,路易斯與媽媽在倉庫的對話,幾乎全黑的空間,從小窗戶透進強烈的陽光,打在兩位演員的臉上,極具戲劇效果,極段且情緒化。母親在倉庫裡背著大家偷抽菸,這與妹妹帶領路易斯進入自己世界又不一樣,是更深層內心。母親「秘密」的偷抽菸,接近無光的暗房,黑暗包圍一切,這也是整部電影最暗的一個場景,兩人似乎在另一個世界般一樣,母親告訴他,路易斯離去的日子裡,家人從遠處的眺望,長久來路易斯成為這家庭的中心,宛如上帝的位置。她也將他擁有驅使家人的能力,告訴了路易斯,這個祕密他自己不知道,但卻是這個家庭最重要的一塊,同時也表現出他們對路易斯的愛。

.

「哥哥的太太凱瑟琳」

多藍在處理「看」這東西,大多在與凱瑟琳互動時,最為突出,也給出兩人不同於其他人的關係,不像是妹妹及母親那種對他刮目相看的崇拜及愛戴,也不像是與哥哥的那種緊張關係。當路易斯進門時,凱瑟琳與他聊著自己的兩個孩子的那場戲,這大概是整部片最極端的地方了,就是普通家人的聊天,平淡無奇的坐在沙發上,但我們可以看到多藍用音樂及很多兩人臉部表情的特寫及慢動作,慢動作及音樂的進入,使時間凍結,將觀眾拉離現實,兩人的臉部特寫將路易斯內心洶湧激烈的情緒表現出來,什麼事都沒發生,但影像訴說了所有事情,這樣的情緒震盪體驗,絕對是難忘的。

.

凱瑟琳與路易斯還有另一場對話在走道上,有別於其他人在閉密空間,這表現出兩人處於「陌生人」初次見面的狀態,兩人無法像其他人一樣掏心掏肺的聊天,且都在屬於公共空間的地方對話,但為何他們的關係似乎比其他人都來的緊密,從此點也可看出這劇本想呈現的東西。一個離家12年的人回到家,最能使他信任的(最後廚房那裡)卻是一個從未見過的陌生人,這個陌生人願意與他分享自己的故事,不像妹妹給他離家的罪惡感、媽媽交給他的責任壓力,或是哥哥從頭到尾的謾罵。幾個角色的設定,就看出了劇本對「人」的諷刺,認識越久的「熟人」,12年回去,是如何對待路易斯?而凱瑟琳這個「陌生人」在整部電影中擁有與他最長的談話,結尾門口的那場戲,半句台詞都沒有,兩位演員一個動作、一個表情,完全表現出路易斯對她的「信任」,而凱瑟琳一個表情的回答,浮現出它們之間的「理解」,瞬間,一切都合理化了。

.

「哥哥安東」

安東從出場到退場,每一刻都在發飆,算是五位角色之間,設定及表演形式最為極端的一位了,在第一段路易斯與凱瑟琳聊著孩子的戲時,他就無時無刻面對著窗外,似乎完全對話題以及房內所有事物不感興趣。電影中配上完整一首歌的記憶回朔,正確來說算兩段,第一段裡,我們看到一個小男孩與一位少年,形影不離的在一起玩耍,我堅信這個就是路易斯與哥哥安東。電影中除了這段回朔,另一段就是一位過往情人,兩位回憶中的角色出現,也說明了哥哥在路易斯兒時的重要,我們也從兩人在車上對話的那場戲,看到路易斯終於將這次回來要宣布的事情在哥哥面前說出,但話才說到一半,哥哥似乎完全沒在聽,又再度犯下暴怒的壞習慣。這場戲的場景在車內,一個鏡頭在兩人身後,整場戲一氣呵成,雖然在閉密空間的車內,但是影像中央直接看向車窗前的景像,比起前面幾個在狹小空間內或是鏡頭緊接著演員,這場戲成了整部電影最狹小(車內),但卻又最深遠(前方的遠景)的一場戲。這裡的整個畫面被車頂所框架起來,象徵著兩人曾有的緊密關係,而中途哥哥曾因情緒爆炸而加速行駛,在後駕駛座的攝影機,也捕捉到了駕駛視野裡影像框架速度改變的可怕,畫面中央的直視遠景,卻代表著兩人在「道路」上,處處轉彎的不確定性。

.

當他們到達目的地時,才是電影最大的一個轉折,安東下車前告訴路易斯,以往的情人已死去,此刻兩段前面的意識流結合,與哥哥的關係再也不像童年時的美好,故人也早已

.

「路易斯」

不在於世,兩個時光下的重大改變,使路易斯改變了要告訴家人自身病情的事實。整部片用大量的特寫給了觀眾訊息,最為明顯的就是無時無刻的手錶特寫,路易斯不斷的在意時間,並趕著在晚餐時離開,除了手錶,我們也看到了多次時鐘的出現,都提醒了觀眾路易斯正被時間追著跑的事實。最後路易斯在餐桌,宛如母親要求的,給了家人往前的動力,提供妹妹希望,母親露出了滿足的微笑。他試著滿足所有人,但時間到了,他必須走,安東臨走前與哥哥的纏鬥裡,哥哥在片尾終於講出自己在這些年來因為路易斯的離開,全家人過度的圍繞,而冷落了自己,久而久之,安東對路易斯的關係,也從一個照顧弟弟的哥哥變成抬不起頭而忌妒的邊緣人。

.

最後時間到了,家裡的鍾響起,那隻鳥的意象,我認為代表路易斯的死亡,而不斷關注著時間他,影像裡門外的光早已不是一般的夕陽,則是誇張到宛如天堂的陽光,路易斯轉身,走向死亡,離開這個家。

(現實)

路易斯離開了這個家,不願意多留一天,我們明確的看到了,他歷經12年後的歸來,看見到以往的美好全逝去,並遭受到壓力及謾罵。

(現實之外)

路易斯死前的最後時光選擇回家與家人度過,最後決定不要告訴家人這消息,破壞他們的好心情,急著在死前離開,才不會讓家人發現。最後趁大家不注意時向死亡走去,就如媽媽說的「我知道你這一走就要很久以後才會回來」,就當做是去流浪了吧,至少家人可以再沉浸於這美好時光12年…….

.

------------------------------------------------------------------------------------------------------------

回到「這部電影最有意思的是它沒講到的內容」這句話,就像電影中妹妹拿出大麻、媽媽偷抽菸或是哥哥開車去買菸,表面上看到如此,但實際上卻是表現了凱瑟琳在這家庭內的獨特。不到一百分鐘的片長,僅靠男主角與其他家人的對話戲組成,兩場記憶回朔精準到位,這挑戰多藍是成功的,但也礙於故事的緊密,極端化的形式也成為本片同最可能成為的優點及缺點。

.

一部建立在同一環境,故事穿梭過去現在,以及各種特寫所表現出的意識流,搭配全法國最厲害的一批演員,絕對是相當令我享受的觀影體驗,而面對死亡、時間變化,敘述極簡潔,但卻都投射在銀幕裡,背後留白的空間是寬闊的,可讓人不斷的沉浸、穿梭於這故事,對我的後座力可不小。


電影爽度:8
故事劇情:8
氣氛營造:8
演技表現:8
題材鮮度:8



留言
或您可以完整的文章回應 點此回文

電影相關文章


院線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