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娘叫譚雅】:86分 – 我只輸在沒人真正愛過我
超 好 看 ! 大家或許都會專注於片中諷刺「美國夢」的部分,但是真正動到我的其實是主角的心路歷程,這幾乎是我看過最令我心碎的傳記電影啊!
本片以花式滑冰選手,譚雅哈定的職業生涯與家庭生活為主軸,描述從小就在滑冰場展現過人天份的譚雅,卻因叛逆的思想與行為,無法在比賽中獲得青睞,甚至被捲入一宗花滑選手遭襲擊的事件。
一段充斥暴力人生,注定以暴力收場。然而,所謂「壞人」,到底是一種選擇,還是環境使然?甚至根本就是為了話題而被形塑出來的代罪羔羊?
從小,母親便對譚雅不苟言笑,事情做好認為是應該,做錯事情便開始尖酸刻薄地冷嘲熱諷「妳她媽的就是個糟糕沒用的廢物!」,不讓她交朋友,動不動就她、打她,譚雅想當然爾也繼承了她老媽那古怪、孤僻又火暴的性格,不願配合;而唯一疼她的父親也因為受不了這個脾氣暴躁的老婆而離開,更是逼無法得到關愛迫譚雅必須學會證明自己,否則沒人會愛她、憐憫她。這幾乎直接導致她悲劇性的一生。
另一個關鍵因素,便是「階級問題」。片中不斷提到,當時的花滑協會似乎有非常強烈的階級刻板印象,選出來的冠軍必須是身穿皮毛大衣、舉止優雅、擁有「幸福美滿家庭」的中高階層女性形象。平常情況,即便經濟能力有限,大概也會服膺這種潛規則,將自己也裝成上流階層;但就剛好碰上了不屑這套的譚雅(與她母親),因此花滑協會才不斷地在比賽時打壓譚雅,甚至在後來襲擊事件爆發後,毫不支持譚雅,就像是在說「妳們看,就是這樣搞怪、不受控的女人才會幹這麼可惡的事情,她就是個壞人!」
於 是 乎,譚雅的人生便成了一盤「死棋」:譚雅滑冰生涯的失敗在於自己叛逆的性格以及與丈夫的畸形婚姻關係;婚姻生活失敗又來自她自身激進的性格以及中下階層生活環境的影響;性格上的缺陷又源自於母親那扭曲的管教方式;但激發母親如此強悍管教的,又是她們在中下階層的處境和生活。也就是說,在這樣的經濟狀況、家庭環境之下,譚雅的失敗、「黑化」,是一種極度悲劇性的「必然」,永遠無法翻身、衝破社會的隔閡與束縛。
導演克雷格格里斯佩,透過訪談、回憶的敘述,帶著觀眾將譚雅的生命歷程一一揭露,我們可以發現,譚雅的故事基本上就像是一個電影反派故事,不過是用反派自己的角度去看,她有個悲慘的童年,娘不疼爹不愛,老公還有嚴重的暴力傾向,好不容易來到了自己最擅長、最能發揮的領域,卻因為自己太窮、家庭不美滿、不願意與世俗妥協,而被大家打為「異類」、「怪咖」。我們看那些英雄電影中,打壞人都打得很爽、罵得很爽,可是反過來想,誰想要當一個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誰不是想要受到眾人的愛戴?看電影的過程,彷彿就是被譚雅一直當面質問著「你們憑什麼批判我?我做錯了什麼?難道我就輸在了我生在中下階層?難道我輸就輸在從來沒人真正愛我?」
那些藏在滑冰場上那囂張的態度以及看似脫序、與眾不同的行為,那份執著難化的高傲與狂妄,甚至是那場襲擊事件,背後藏著的動機,只不過是一個從來感受不到愛的小女孩,渴望被大家認可。
這也是為何看完這部電影,心情會如此複雜:我們都知道這一切都並非譚雅的錯,然而,所有環境以及身邊的人所造成的後果,卻都由譚雅葬送了自己的夢想來承擔。最後,即便再委屈、再不願意,但自己已經被大家當成怪物了,甚至只有在成為怪物後才能得到認同,「那我就成為一個真正的怪物好了,反正我也從來沒享受過正常平凡的幸福。」
電影最後,譚雅的那句「美國想要有人去愛,但他們更想要有人去恨」,看似諷刺,其實就是在講出了在那剛毅性格背後,說不出的無盡心酸與無奈。
演員部分
瑪格羅比在本片還是有不少戲分是小丑女Style,自信又瘋狂,不過更厲害的就是她在詮釋一個夢想被剝奪的人的時候,那種悲痛與哀傷,幾乎可以深入人心; 而賽巴斯汀斯坦即使沒有了酷寒戰士的鐵臂,但有辦法靠一個中產階級中年男子的歇斯底里來抓住大家的眼睛呢!光是看兩個年輕演員互飆演技,可就足以值回票價了。
總而言之,【老娘叫譚雅】非常 非常 非常好看,甚至直接贏過【社群網戰】和【史蒂夫賈伯斯】成為我最愛的傳記電影,不過我覺得看這部片最後心情一定不會好,因此不建議只想要放鬆娛樂的觀眾觀賞。
#宥影評 #ITonya #CraigGillespie #MargotRobbie #SebastianStan#FigureSkating
故事劇情:9
氣氛營造:9
演技表現:9
題材鮮度: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