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9 篇文章
希望,這是唯一比恐懼更強烈的東西。
飢餓遊戲

影評 《國定殺戮日》觀後感:誰敢勇於反抗權威的不合理?

2014-09-08 14:31:09


國定殺戮日  


  電影中描述未來的美國,在經過數次的動盪混亂後,新政府掌握了政權,讓美國失業率降至百分之一,整體的社會秩序和經濟體制都變得更好,有部分學者將原因歸功於政府頒布的一項新法令:「每年3月21日晚上七點至3月22日早上七點,這12個小時之內可以任意犯罪、殺人。」透過這樣一年一度的合法殺人機會發洩自己心中的暴戾之氣,可以淨化心靈,讓身心狀態變得更美好,進而擴及到社會各個層面,創造美好的國家。

  當然這種疑似邪教的荒謬理論,也會被人質疑。另一派陰謀論的說法是,政府實施這項法律,其實是為了消滅過多擁擠的人口,因為窮人不像富人那樣有足夠的金錢購買設備保護或武裝自己,往往成為被殺戮的對象,政府剛好藉此肅清社會中較弱勢、沒有生產力、對社會無貢獻的人。

  薩汀一家往年都是優雅的躲在家中,開啟堅固的保全防護機制,與世隔絕置身事外的度過這個邪惡殺戮的一晚,但這晚薩汀家的小兒子查理,善良無知的人性發作,救了一位被追殺的黑人遊民,毀了這家人寧靜的一晚,讓全家人身陷重重險惡的危機。

  主題算是蠻有爭議性的,探討暴力、道德人性、貧富差距等問題,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場景集中在薩汀一家人的家中,算是非常小成本的驚悚電影。
  結局並不是那麼戲劇化的推翻什麼罪惡體制,只藉由角色帶出了對於這項政策的質疑、迷惘、與憎恨,讓觀眾最終留下了有點沉重惆悵的情緒。


  我認為,現行各種有關人權的法律,很大程度是建構在「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概念上。
  每個人難免都會有些恨之入骨,想要除之而後快的人選,如果真的有合法殺人日的話我絕對會殺了他;但轉念一想,我並不想成為被別人殺的對象。因此法律規定不可以殺人、傷害人、虐待人…等,因為任誰也不想讓這些事情發生在自己的身上。
  久而久之,這些規定內化成倫理,成為我們心中的道德正義,成為我們悲憫善良的人性。

  另外有些法律,是以艱深晦澀的條文為表面,剝開一看裡層卻是利於有錢有勢的政商名流或資方的規定。
  因為擁有足夠的權勢和影響力,有些富人開始想要創造對自己更有利、更方便的環境,於是以各種名目為由,設立了千奇百怪的規定條文或鑽研漏洞,讓他們可以「合法」的掠奪、占有更多資源。

  雖然是虛構的情節,但這個12小時殺戮派對的政策絕對是有錢、自私的政客想出來的玩意,這樣荒謬而泯滅人性的法律條文,居然也就被電影中的大人們給默默接受了。
  提出質疑、反對的是涉世未深的小孩、遭受壓榨欺凌的窮人、還有被波及捲入的各個受害者。

  社會群體中很可怕的一件事就是同化,你順從的接受每個上頭發布的命令規定,縱使心中存有疑惑也不起身質疑反抗,於是所有人〝表面上〞都合群的同意了,同化成一個擁有同樣價值觀的群體。
  也許你看見新聞上那些霸凌和傷害會覺得於心不忍,但你終究自掃門前雪,沒有挺身而出做些什麼,逐漸模糊了是非對錯與道德正義,而必須要到你成為這項法令的受害者後,才忽然醒悟到,這是錯的、不該這樣!

  殺人是不對的,但當權威政府說殺人是合法時,在自身權益不受影響的情況下,你也就無所謂的相信了。
  因為你身處團體之中,你不想被套上不合群、異端的標籤,你被世俗同化了。

  所謂公民的道義,面對不合理、不公義的反抗作為,其實是需要點純真與勇氣的。


電影爽度:6
故事劇情:6
氣氛營造:7
演技表現:7
題材鮮度:8

國定殺戮日 詹姆斯狄莫納哥 伊森霍克 琳娜海蒂 萊斯維克菲

留言
或您可以完整的文章回應 點此回文

電影相關文章


院線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