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俠:高譚騎士(Batman: Gotham Knight)
克里斯多夫諾蘭執導的開戰時刻以及黑暗騎士,帶動了蝙蝠俠電影熱潮。身處於高譚市,只憑著高科技裝備,沒有特異功能能力的蝙蝠俠。在2008年,由黑暗騎士製片製作推出的"蝙蝠俠:高譚騎士(Batman:Gotham Knight)"。對於蝙蝠俠這個角色,從提姆波頓版本到現在諾蘭導演的版本,這次又將要以駭客任務動畫版的形式,推出六篇動畫,講述蝙蝠俠在開戰時刻以及黑暗騎士之間的時空背景,實在是令人興奮。多虧這次的高雄電影節在年度主題英雄反英雄的片單裡,出現這部從去年就期待到現在的動畫作品。
這六篇動畫片,邀請來自日本知名的動畫團隊,包括Production I.G(攻殼機動隊)、Mad House(東京教父)、Studio 4℃(惡童當街)日本三大動畫公司頂 尖人才。六個故事之間有一些許的小關連串接,但是風格卻大不相同。總片長不到一個小時半,一篇故事也不到二十分鐘,但是就足以道盡蝙蝠俠以及高譚市這個城市裡的狀態。
先不論劇情的好壞。我認為高譚騎士這六篇動畫作品,就像是六位導演的故事街龍一樣。每個人的說故事方法本來就有所不同,風格上的差異想當然也是差非常多。不論是畫風,或是故事的張力性,想表達的涵義,述求也是有所差別的。不過,內容大致就是想傳達出,高譚市是一個黑暗墮落,以及黑幫混雜的舞台。蝙蝠俠在高譚市中的角色,並不是像其他超級英雄受人愛戴,更甚至是受人批判猜疑的。我認為,雖然有些劇情明顯不是很緊湊,但是至少這樣的氣氛營造,整體來說也是相當完整,只是在整體的節奏掌握,有些需要加強的。
現在就來分別介紹各個小故事在講些什麼吧。我盡量不去講太多的劇情內容,因為本人相當喜歡這六部作品的韻味,所以就分享我個人的感覺以及配合一點劇情上的講解給大家摟:
第一篇:Have I Got A Story For You 我有個故事要跟你說
四個生活在高譚市的滑板少年,其中三位在街上巧遇了蝙蝠俠正好在行俠仗義的情節,互相誇張的吹噓自己所看到的蝙蝠俠。
這篇小故事的畫風,類似於駭客任務動畫版中的滑板少年(The Kid's Story)故事很像。人物的造型在移動時,會有變形或是扭曲,場景也是有類似於廣角魚眼的感覺。但是就背景而言,畫風是相當細緻的。我認為,三個少年所講述的蝙蝠俠,都是被過份的誇張後的傳奇故事。包括機械化的蝙蝠俠,人型蝙蝠(Man-Bat)狀態的蝙蝠俠,或是影武者來無影去無蹤的蝙蝠俠,都再再說明蝙蝠俠雖然在高譚市中打擊犯罪,時常拋頭露面。但是在每一位市民的眼中,都有所不同。
我們常說,心裡想什麼,做什麼就像什麼。或許這三名少年的個性迥異,眼中的蝙蝠俠就有所不同。但是我觀察到,在這篇動畫中的反派角色,卻是這篇動畫不去刻意強調的。雖然這整篇的反派就是一個而已,但是從頭到尾都一樣的反派,就更能突顯四種不一樣型態的蝙蝠俠,帶給市民是總總不一樣的感受。互相口耳相傳的蝙蝠俠,或許就是真的活在每個人心中,那個影子而已。
第二篇:Crossfire 交火
高譚市重案組高登警官麾下的兩名警探(一男一女),在押解犯人前往監獄的途中,互相爭論蝙蝠俠的正當性。在押解任務結束後,他們卻在途中巧遇黑幫兩派人馬的火拼場面,陷入危機。
這篇小故事也許是承接上一篇,市民對於蝙蝠俠的看法,到警察界對於蝙蝠俠的看法。警察是我們真實世界中的人民保母,保護我們人民的生命安全。但是隨著治安的敗壞,現在在高譚市出現了這名夜晚出動,行俠仗義的蝙蝠俠。或許就是一種對於正義兩字的反思機會。警察要與蝙蝠俠合作,形成一個正義聯盟,還是要否定蝙蝠俠的行為,將之冠上私刑者的罪名。値得我們反思的是,我們心目中自認為是公平正義的,市否真正就市大家所能街受,或是法律上所能接受的?
我認為這篇故事主要是辯論上的爭辯,並不以動作場面為主軸。雖然在最後有些許的動作戲,但在劇情上的舖成,我認為才是重點。
第三篇:Field Test 戰場測試
蝙蝠俠的武器設計家福克斯(FOX)先生,發現布魯斯韋恩企業所生產的人造衛星上,有一種能夠產生強大電磁場的能力,進而改善成為一個防彈裝置。蝙蝠俠便利用這個新裝備,準備前往阻止一場黑幫對峙。
與上一篇的畫風有點類似,人物非常日式風格。布魯斯韋恩以及其他人物都有一雙水汪汪的大眼睛,長髮飄逸的頭髮,顏色上也是相當炫彩亮麗,甚至是在蝙蝠俠的造型上,有別於其他蝙蝠俠上的設定。就不論美術上的驚艷,我認為這篇可以補足開戰時克以及黑暗騎士中,布魯斯以及福克斯兩位討論武器上的劇情缺陷。另外也表現布魯斯平常上流社會的生活。武器在經過戰鬥後發現問題所在,但是到頭來還是傷害了一個人。也許是想傳達出,蝙蝠俠也是一個普通人,希望將每件事做到最好,使用武力解決,其實是他最不想看到的。
第四篇:In Darkness Dwells 在黑暗中
高譚市的歐法隆主教在教堂講道時,被稻草人所綁架。之後便在進入下水道後消失。蝙蝠俠在下水道追捕稻草人的過程中,也遭受鱷魚人攻擊,感染了恐懼毒氣。蝙蝠俠在負傷的情況下,準備闖入稻草人的巢穴救出主教。
這個故事是六篇動畫中,動作場面最多的一部。我個人最偏愛這個故事,除了是在動作場面的處理上相當緊張精采,同時也是在畫風上的細緻所感動。在美術上,是走較寫實風格,不會有太特別誇張的強調。我認為,雖然這篇故事並沒有太多講述蝙蝠俠在心境上的煎熬或是其他大道理。但是劇情刻意在救出主教後,還繼續進行到高登搭乘直昇機要負傷中的蝙蝠俠一起離開。蝙蝠俠拒絕撘便車,說了一句"Maybe next time"就跳走了。短短的幾秒鐘,卻是可以完完全全表達出,蝙蝠俠只想幫助人卻不希望別人幫忙的心境。我認為是整個動畫最有張力的地方。
第五篇:Working Through Pain 行過痛苦
負傷的蝙蝠俠,在下水道中掙扎想要爬到地面。在試圖逃離的過程中,他想起之前在印度加入救難隊以及試圖拜師學習克服痛苦的方法。
這篇故事大概就是在講述布魯斯韋恩拜師修練的過程,學習如何控制生理上的痛苦,尋求心理上的平靜。沒有太多的動作場面,但是劇情想傳達的哲理意念是相當強烈的。我承認我對於哲理上的闡述,不是很了解,但是我認為這是一篇很令人省思的故事。劇情使用回憶和現實中的交錯,也是一大特色。
我個人覺得最棒的點,是在故事的最後面,蝙蝠俠在排水溝的垃圾堆中,撿起一大堆被人拋棄的槍枝。等到管家阿福到達,伸出手要拉布魯斯一把時候,蝙蝠俠卻捧著槍回了一句,"But I can't"我沒辦法。
我一開始是覺得結局收尾的很令人錯愕,但是後來想想,這些被人丟棄的槍枝,應該是在高譚市中,犯罪者在犯案後湮滅證據的槍枝,突顯了高譚市的治安敗壞。蝙蝠俠這樣的回答,說明他就算是受再大的傷,還是希望能夠繼續打擊犯罪。因為他放不下這些槍枝所傳達出的社會問題。
第六篇:Deadshot 死亡刺客
一個擅長在移動的狀態下刺殺重要人物的狙擊手,犯下多起槍擊案後,準備刺殺高譚市的高登警官。
這個故事的畫風很細緻,在人物造形上的設定,讓我想起魯邦三世中很典型的反派造型。超大的擴邊帽,還有人物修長的身形,美形化的臉部特寫,融合美式畫風以及香港漫畫畫風的風格。故事也比較偏重於在動作場景取向,在人性或是其他的闡述就沒有那麼強烈。所以就我而言,這個故事的美術風格上,是比較讓人欣賞的部分。
蝙蝠俠:高譚騎士這六篇故事的整體架構,不論是在劇情張力上的表達,或是動作場面上的處理,都可見動畫公司的用心。另外,這六個動畫片雖然沒有很直接的關聯。但是由多個日本的動畫公司一起製作整個蝙蝠俠的傳奇故事,猶如一個相當流暢的故事接龍遊戲。
雖然不是很希望這六部動畫片,與駭客任務動畫版的九篇動畫片做比較。因為第一,駭客任務的世界觀並不是只有一個主角,而是整體人類的世界。所以與蝙蝠俠這個整個世界觀是有出入的。第二就是,想要以同樣形式的製作方式,如印章一般的直接copy,本來就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沒有辦法完整了解駭客任務的人,就無法掌握整個華卓斯基兄弟想打造的母體世界。反倒是蝙蝠俠的高譚市,詮釋的空間相當大,掌握好蝙蝠俠的基本要素,其實不難創造出一個想要表現的涵意。
後記:
我在觀賞這部電影,是在高雄電影節活動的期間。由於太早到,以至於呆在位子上也不知道要幹麻,所以只好發呆看著進進出出的人群。沒想到這樣一看,才發現有爸爸一群小孩,或是男女成群的觀眾群進場,我就發覺有點不太對勁。果然,在電影開演後沒多久,就有人會在特定的時間點猛笑。蝙蝠俠在追擊死亡刺客也在笑,蝙蝠俠在印度打架也在笑,蝙蝠俠在從天花板倒掛也要笑。布魯斯說"風水"也要笑。整部是喜劇嗎?我想不是吧。(或許第一篇故事是還蠻有笑點的,但是一個小時半從頭笑到尾就不太對吧?)
這部並不是一不爽片,也請不要抱著這是一個一小時半的電影進去。因為每個故事想要帶給觀眾的訴求非常不一樣。當故事與故事之間,每每就會聽到一群人在底下竊竊私語。隱隱約約就是在說"x的,怎麼又演完了?"要不然就是"x妖,還有喔?"之類的討論聲音。
我是不知道後來那位爸爸以及小朋友最後是什麼樣的感受。不過對於觀眾沒有把字幕看完,或是一些心態上事先沒有調整的態度,我認為是台灣的觀眾需要加強的地方。
內容版權所有,轉載前請先告知作者
【視覺動物的電影觀點】 FB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animalofvision
故事劇情:6
氣氛營造:6
演技表現:6
題材鮮度: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