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 篇文章

影展 2015台北電影節側寫 – 《醉.生夢死》大獲全勝與國片隱憂

2015-07-22 13:10:19


 

今年台北電影獎的結果出爐,張作驥導演的《醉.生夢死》獲得包括百萬首獎、最佳劇情片、最佳男主角、最佳男女配角、媒體推薦獎等六項大獎,橫掃的局面不僅打破了北影的紀錄,也突破了連續幾年都是由紀錄片拿下百萬首獎的結果。

 

就我自己這幾年的觀察,台北電影獎的給獎方式部分著重於鼓勵性質以及拔擢潛力新秀,較不是單純的藝術性之爭。舉個例來說,去年的百萬首獎李惠仁導演的紀錄片《不能戳的秘密2:國家機器》,就比較像是給導演持續勇於對抗國家機器的一種鼓勵,若以紀錄片的質量來評比,本片就不一定會拔得頭籌。又或者有些已經被金馬獎肯定過的影片、導演,北影就會把獎給其他有潛力的作品或電影人。例如2014年的最佳劇情片選擇《迴光奏鳴曲》而非《郊遊》,最佳導演給了趙德胤而非蔡明亮。

 

而《醉.生夢死》的大獲全勝,可以說意外,也可以說不意外。

 

 

意外的是基於前段說過的潛規則,北影鮮少有一片獨大的情形;但不意外的是《醉.生夢死》跟今年大多數的入圍片子比起來確實不在同一級別,加上神主牌等級的《刺客聶隱娘》並沒有參賽,這結果也就毫無懸念了。一開始最佳新演員獎給了《悄悄》的葳爾森,我就納悶,她的表演的確讓人眼睛一亮,但是怎麼能跟《醉.生夢死》李鴻其的渾然天成相比?等到最佳男主角給了李鴻其,我才明白原來是要讓出一個獎項拔擢其他新人,否則「《醉.生夢死》障礙」又要往上攀升了。張作驥導演一直以來指導、運用素人演員的功力就爐火純青,當初看他的經典之作《黑暗之光》就已被震撼過,本次幾乎橫掃了演技獎,也算是修成正果而已,因為「真」跟「假」的表演應該連一般觀眾都會分辨才對。

 

不過這份名單比較讓人不解的是把最佳導演頒給了蔡明亮。雖然2013年已經有過前例把導演獎頒給短片《狀況排除》的詹京霖,但一來是蔡導的成就本來就不須在此時錦上添花,二來照獎項的走勢張作驥得獎是最合理的,突然給了蔡明亮導演一個「奇特」的肯定,讓人不免聯想這個結果是不是與張作驥的性侵官司有關。但這個結果看似尷尬,實際上卻又是不容置喙的安全牌,也算是評審團的某種慧黠吧。

 

《醉.生夢死》的風光,背後醞釀的其實是國片新血的危機。

 

綜觀入圍台北電影獎劇情長片的作品,水準在前段班的都是在影壇頗負盛名的資深導演,例如張艾嘉、張作驥。即便是近十年才開始拍片的鈕承澤,從小在電影圈的耳濡目染以及在電視圈的歷練,也很難稱他為新銳導演。其他幾部真正代表台灣影壇新生代的作品卻都差強人意。這些電影在鼓勵性質高而且只評選台灣電影的台北電影節上也許還有露面的機會,但如果到了連中、港電影都加入競爭的金馬獎,恐怕要爭取入圍當砲灰都難如登天。早在去年金馬獎後的檢討聲浪當中,就有論述提到雖然台灣電影差點全軍覆沒,但是不用擔心,我們今年還有侯孝賢、王童、張艾嘉等大導演會推出新作,誓言在金馬獎扳回顏面;這種只求立竿見影,不尋根源病灶的自我安慰,不知道還能說嘴幾年呢。

 

2015半個年頭過去了,看到《醉.生夢死》大放異彩、《刺客聶隱娘》挾著坎城風光準備在下半年攻城掠地;但後起之秀們似乎還在成長摸索。也許在前輩們珠玉的激勵下,很快就會蛻變了吧,我這樣催眠自己。

 

 





留言
或您可以完整的文章回應 點此回文

電影相關文章


院線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