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篇文章
You see that mountain over there? Everything seems really close. That's the future. And now... everything seems really far away. That's the past.
Youth / 年輕氣盛

影評 Mission Impossible 5。觀影筆記

2015-08-01 11:15:04


觀影筆記

Mission: Impossible - Rogue Nation, 2015

不可能的任務:失控國度

Director: Christopher McQuarrie 

Music by Joe Kraemer

Trailer: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IsauUFIguE

在這次的諜報片中,很少有完全沒聲音的時候。 Joe Kraemer 的音樂佔了個 80% 以上有,非常多大場面的管弦樂,也不會讓聽覺感受整個鋪滿滿音壓很大;即使對白很多又複雜,音樂在底下不單只是陪襯其實也在做戲,讓整個事情變得有趣吸引人的。音樂的連接,主要都是有些過門句型或是音效,尤其愈到後面的緊張段落,運用的小提琴的高長音,再急轉到下個段落。

 

系列電影在觀看時,好處就是不用太擔心主角會死掉,能夠好好享受視覺,以及思考聽覺的設計。

 

水中巨大水壓下的質感,震破玻璃的刺耳高頻。少了低頻的摩托車追逐戲,音效上都是做的乾淨,有些聲音與日常聽到的感覺不同,在重製的情況下,讓觀眾相信並身歷其境。

 

Mission Impossible 的 main theme,特色就在他的五拍子節奏與高辨識度的旋律。 Joe Kraemer 譜寫與詮釋之下,Mission一片的主題只有在片頭 (The A400) 片尾(Finale and Curtain Call)完整呈現,一整個的大段落。不同以往所聽的好萊塢片旋律不斷重複運用不同的編制,去做不同的情緒,讓聽者增加對主題的記憶。這次, Joe Kraemer在編寫中間的音樂時,他把 Mission 重要有特色的動機,拆解,只有節奏或是只有簡短的幾顆音符,一點一點的放,使得音樂變得很有戲劇效果。

 

歌劇的運用與暗示

歌劇作為電影配樂,作為打鬥的前導,經典的第五元素 (The Fifth Element),以及去年的 Lucy,都有很不錯的效果。Mission 5 以莫札特_費加洛的婚禮序曲,作為後面精彩維也那歌劇院段的開場。序曲,在歌劇中有交代劇情告訴觀眾即將開演之目的,費加洛一戲表現詼諧機智,也預示了接下來維也納歌劇院的杜蘭朵公主段落。

 

在普契尼筆下的杜蘭朵(Turandot),帶有種高傲的氣質,也呼應了 Ilsa 的個性,隨著劇情發展,其實杜蘭朵只是呈現她與 Hunt 對手戲中的一個面向。在歌劇院的刺殺,歌劇因劇情關係明顯的剪過,整體還算順暢,在公主徹夜未眠 (Nessun Dorma)一曲,像是 副歌重複的感覺。歌劇院後,杜蘭朵主題再現,出現了兩次分別為 OST 的 A Matter of Going 與 Finale and Curtain Call,將 Ilsa 身為情報員的堅毅性格到柔軟一覽無遺。

 

很喜歡歌劇院刺殺的樂譜橋段,以音符作為信號,在最高音整體氣氛最高點下開槍。這個手法,在希區考克 (Alfred Hitchcock)的擒兇記(The Man Who Knew too Much)就已出現。

 

The Man Who Knew too Much 片段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jCLKo-ib4I


電影爽度:9
故事劇情:7
氣氛營造:9
演技表現:9
題材鮮度:8

不可能的任務

留言
或您可以完整的文章回應 點此回文

電影相關文章


院線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