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於寂靜的喧囂》Plemya (The Tribe)
★★★★☆
----------------------------------------------------
Director: Miroslav Slaboshpitsky
Writer: Miroslav Slaboshpitsky
Stars: Grigoriy Fesenko, Yana Novikova, Rosa Babiy
----------------------------------------------------
《過於寂靜的喧囂》─ 無聲的世界,真實的殘酷
「我一直夢想著向『默片』致敬,最好拍一部完全不需要任何對白,卻還能夠被了解的電影。」—史拉波斯維茲奇
130分鐘,無字幕,無配樂,無對白,純手語,純素人
另一種「默片」形式的呈現,超乎了既有電影的想像
「Tribe」的意思是部落,但呈現的不僅僅是聾啞人士的弱勢族群
反倒所由一個外界才忽視的人群而拓展出大社會的食物鏈
他們就是一個微型社會,充斥著暴力、犯罪、性愛
電影的每一幕就如同我們當下的社會一般
更令人不寒而慄的是,摒除了言語,當只留下環境音的震動
次次手語的筆劃卻成為了最安靜的怒吼
他們無聲,但卻狂躁,他們的拳頭,也使生活更為殘酷
----------------------------------------------------
《過於寂靜的喧囂》是烏克蘭導演Miroslav Slaboshpitsky的首部長片
他堅持讓整部片啟用素人演員,全是聾啞人士
也因為如此設置讓電影更具寫實感
從一位轉學生的加入,當中觀眾可以直接看到人性的轉移
接受不同的霸凌、涉及不同的犯罪,也摻上了酋長的女孩
導演運用單場景長鏡頭去呈現一次次的畫面真實
這一種凝視卻進而感受到一種社會的冷酷
它越寂靜越壓抑,卻也更可怕更爆發
如同塞吉一次次的慾望掌握、勢力漸大,到一次次的被霸凌凌虐
而爆發出最後一次次的復仇巨響
你聽不到他的吼叫,但看到了他的憤慨,雖然無聲,卻震耳欲聾
而說到技術的層面,長鏡頭的運用雖然已是電影界刻劃人性的常用手法
如同我們看到《維多利亞》般的一鏡到底、生活縮影
或者是Roy Anderson的人生反思漩渦
《過於寂靜的喧囂》的不一樣在於,雖同是長鏡頭,但它的運鏡(手提攝影)卻是順暢的不可思議,完全感受不到呼吸的震動、影子和腳步聲響
卻能跟著人,無論是身後攝影、360度轉鏡、上下樓梯,幕幕都令人讚嘆
攝影機就像銳利的眼睛,虎視眈眈地審視一切
更何況劇情就如生活一般,沒有巨大的起伏
而當這長鏡頭一幕幕慢慢顯現,都是一次次的殘酷衝擊
拳頭的落下、倒車的慘死、赤裸的床戲、愛情的失控、墮胎的猙獰、水槽的渲染、爆頭的血濺、愛與恨的直白顯露,暴力層遞的不斷升級
純純透過肢體表達,完全看不出所謂借位替身
這激起的震撼漣漪也讓我目瞪口呆,震懾許久
當然劇本的編寫和演員的走位都是為之驚艷
尤其搭上素人演員,只透過手語表達情感,可說是難上加難,但卻也非常成功
色彩總是運用藍的憂鬱和灰色地帶更而展現出社會的冷血無情
----------------------------------------------------
看過《推拿》,獻給盲人的電影
那《過於寂靜的喧囂》,就是獻給聾啞人士的電影
取材的獨特、電影的鋪排、技術的手法、素人的寫實
使得電影的整體完成度非常之高,更顯得獨一無二
這個「部落」並非只屬於他們,反而也透露出當下烏克蘭被歐盟和俄羅斯的夾擊,他們就如同這部電影一般,想說卻無法出聲,國家一再地墮落瓦解,正是身旁兩方所虎視眈眈的一切,不外乎這是種國際霸凌
表面沉默,卻無處宣洩,只能一再被吞噬打壓
而我們就如同觀眾般,縱使我們能發聲,有手有腳
最後也只能靜靜地觀其之變,震撼冷冽卻啞口無言
此片榮獲第67屆坎城影展國際影評人週單元 最佳影片等3項大獎
2015.08.24
故事劇情:9
氣氛營造:10
演技表現:8
題材鮮度: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