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蒂芬.史匹柏(Steven Spielberg)1975 年的成名大作,由美國知名攝影師比爾.巴特勒(Bill Butler)掌鏡。也是在經過逐格的影像拆解後,才對電影故事有更多體悟,可以說這篇筆記對自己有很大的幫助。在《大白鯊》中,史匹柏展現其慣常的高效率運鏡,本片流暢的攝影和深刻的畫面,無一不是古典好萊塢的典型範本。
全片多次使用一鏡到底,其在本片的功能大致是有效率的交待環境、保持節奏明快,以及凝聚氛圍。
▼ 下面這場對話戲,鏡頭雖沒有移動,背景卻不斷改變,帶入大場景和移動方向,畫面非常活潑。最後鏡頭拉近到 Chief 和市長身上,加強談話的立場和重點
▼ 接著是一個經典的 Dolly Zoom(推軌變焦),營造極度吃驚的特殊效果(看影片)
▼ 如前所述,史匹柏的畫面運用效率極高,下面這場議論紛紛的戲又是一個一鏡到底,導演透過人物的前後挪動,營造出意見拉扯的忙亂感。畫面的左右邊一直保持在有內容的狀態,毫不浪費一吋空間時間。
▼ 討海軍人 Quint 的出場也人印象深刻。先是尖銳的指甲括聲,然後人們將焦點轉向噪音出發點,隨著 Quint 講話內容的力道,鏡頭緩慢推進,最後聚在人物臉上,顯出他堅定而自大的勃勃野心,眾人愣住
▼ 另一個一鏡到底,短短幾分鐘就交待了 Chief 焦頭爛額、警員手下心不在焉無能為力,以及 Chief 見到「救星」的喜悅
▼ 這一幕真的挺震撼,是左右平衡構圖
▼ 這場和兒子的互動挺有意思,暗示人類自作自受的觀點。兒子學習父親,鯊魚則效仿人類(的欲望、野心、殺戮)。一對一模仿的戲碼在史匹柏的另一部代表作《E.T. 外星人》中也可以見到
▼ 本片雖有許多「討價還價」的長對白戲,卻一點也不會讓觀眾感到冗長無趣。導演聰明的變換角色位置和攝影角度,漸次加深人物立場和氛圍。Chief 和 Hooper 左右夾擊,試圖說服市長關閉海灘。隨著角色移動,鏡頭漸轉為極端的仰角,讓角色壓在螢幕上,呈現市長人定勝天的固執,也暗示即將失控的未來
▼ 本片最叫人印象深刻的畫面之一。三人的船艇看似往外出航,實際上是開往巨獸的肚腹,同樣暗示接下來的慘劇
▼ 全片唯一一個溶接,出海的船染上鮮紅的海水
▼ 當鯊魚第一次出現後,Quint 亢奮了起來。電影不連續的給了幾個他站在船頭哨上的鏡頭,瞧這個畫面是否就像鯊魚的大顎?
▼ 這是全片最重要的段落之一。當 Quint 聽到 Chief 要打電話求救的時候 ,Quint 以染血的雙手拿起武器,冷不防的從畫面出現,然後暴力的砸壞船上唯一的對外聯繫工具。此時的配樂正是大白鯊的經典樂句。這場戲將「人與鯊魚」的對立立場延伸變成「人與人」,不僅揭露 Quint 失心瘋的真面目,也暗示主角們的未來將會敗在同類的手上
▼ 到捕魚後半,導演給了許多 Quint 站在前哨指揮、射擊的畫面,於此確立電影意象。Quint 緊緊追隨的並非只是大白鯊,還有那藏於深海的狂妄之心。Quint 瘋狂的與之正面對決
▼ 巨獸頑強得超出所有人的意料。當主角們一而再再而三地試圖制服猛獸,猛獸絲毫沒有退縮之意,反而回頭攻擊船支。這支海底怪物與人類同有一份誇張的倔強頑固,「越挫越勇」;觀眾雖未直接看到鯊魚,透過這些一再浮出水面的黃色筒子,恐怖的氣息渲染更甚
▼ Quint 下令將鯊魚和船身綁在一起,可說是「欲望纏身」。不料,鯊魚力大,甚至將船隻狠狠拖下水,連累了船員
▼ 接著是 Quint 正面射擊鯊魚的畫面。原本是工具的空桶,此時變成攻擊自己的凶器,開啟大反撲的前奏。兩位船員措手不及、疲於應付接二連三的突發狀況,相當狼狽
▼ 這場戲也拍得相當有意思,導演將三位主角框在鐵籠裡,暗示鐵籠不是鯊魚的墳場,而是主角們作繭自縛的道具,極為諷刺。尤其最後一幕(第四張圖)的拍法叫我印象深刻
▼ 鐵籠計失敗後,巨獸掀起勃然大怒,竟一舉壓上船身,這個遠景相當悚怖。轉瞬間,船體沉了大半,一切都快得讓人來不及反應。這場戲之所以令人毛骨悚然,就因為我們原本想那是這麼完整的一條船,身形也不算太小,只要乖乖待在船上,應就能保命,甚至還有對抗鯊魚的優勢;誰也沒料到會落得如此下場!
▼ Quint 幾乎是直接被送入鯊魚嘴裡。這位自命高亢的討海人從口中噴出鮮血,就和鯊魚一樣
▼ 船下沉的快,猛獸依然不死心。Chief 支身椅在船桅的末端,以一句「you son of a bitch」終結這場悲劇。誰能想到,全副武裝的水手和他們的船隻竟會為一隻海洋生物弄得如此下場?
▼ 片末是 Chief 和 Hooper 藉著空桶踢水的畫面。那個曾經叫人提心吊膽的黃色筒子,終於真正派上用場,拯救兩人的性命
▼ 迷戀故事之人 / 前往光影的深空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