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篇文章
"I knew all the rules, but the rules did not not know me."
Into the Wild《Guaranteed》

影評 【崩壞人生】:萬物皆是隱喻

2016-05-04 21:29:51


 

從《藥命俱樂部》(Dallas Buyer Club, 2013)到《那時候,我只剩下勇敢》(Wild, 2014),導演尚馬克瓦利(Jean-Marc Vallée)善於使用回憶閃現與特殊剪輯方式來建構角色心理狀態,情感細膩,容易連結觀者,觸動人心。幾部電影談論主體之相似可見一班,都是主角遇上人生困境,在現實和心靈上設法突破自我,以作者論點來說,一個導演只講一個故事,可每個故事都說了更多。其手段可以是販賣非法藥物、來一趟放逐式的出走,或者,在《崩壞人生》裡,是拆開、打破、毀壞生活中的每樣事物。

 

Davis過著麻痺的生活,似乎對一切事物心不在焉,直到妻子意外身亡,迫使他重新面對自己的情感──訝異的是,他並不難過,甚至對著鏡子練習也擠不出一滴眼淚。當晚,他寫信向販賣機公司投訴自己被機器吃了錢,內容之坦承勾起了客服人員的好奇心,因此與單親媽媽Karen成為朋友,帶著各自的人生問題互相傾訴。

 

習慣的生活已經支離破碎,再也回不去所謂常態,麻木的心靈如何自立,從廢墟中重建?人生還要繼續,只是有什麼不同了:「從那時刻起,萬物皆帶隱喻」。Davis開始活在自己的世界中,以一種接近病態的方式,把所有壞的、不順眼的東西一一拆解,從家裡冰箱、公司電腦到廁所的門,甚至付錢給工人讓他幫忙拆除房子,最後破壞自家,「拆毀這段婚姻」。

 

然而,不顧一切的放縱無法持續太久,實體拆完了,情感呢?回憶有辦法拆開,找出壞掉的零件再重組嗎?開心時,世界與你一同歡笑;難過時,世界留你獨自飲泣。Davis曾說與妻子結婚是因為「比較省力」,他們真的相愛過嗎?當他在火車上與陌生人吐露心聲,被問到妻子過世後的真實感受,卻下意識地衝向緊急停止的把手(這也是個人最喜歡的一段)。「不知道該有什麼感受」、「不知道如何表達與發洩」,或許比單純的難過更為可怕。

 

那些經過眼前的事物,其實一直都在,端看你的心態如何,也許一眨眼每件事就變的不一樣了。就如同夫妻關係的經營,是如何變質的?男人努力地回想,等到找出真正的問題所在,實在是為時已晚了。可也只有如此,回憶才能釋然;故事雖然停止,重塑他們曾經完滿,這一切才有價值。

 

傑克葛倫霍(Jake Gyllenhaal)飾演的Davis,面無表情即自帶陰鬱,隨著心理狀態轉變,逐漸顯得略帶神經質、開朗又無所謂,同時卻被回憶纏繞,獨自處理難解的悲傷苦痛。他與娜歐蜜華茲(Naomi Watts)的微妙關係,不由得讓人想起《尋找新樂園》(Finding Neverland, 2004)的強尼戴普與凱特溫斯蕾,一樣是互相幫助彼此難題,面對世俗眼光的單純交心。這之中還有超齡叛逆的男孩Chris(Judah Lewis),跟著Davis恰好形成老少對比,男人與男孩放著搖滾樂享受破壞,所謂大破大立,不破不立(倒是附帶題點的性向困擾有些突兀了)。另外不能不提克里斯庫柏(Chris Cooper),把這位喪女、試圖幫助女婿又為之崩潰的岳父演得極好。

 

這部電影很美。觀眾與角色建立起的默契,是道無所不在的情感連結,各種細節使我們能夠進入Davis的心理世界,覺察其反應和隱喻甚至成為一股觀影樂趣。也因此破壞可視,治癒無形,卻能夠深刻地感受。突然閃現的回憶、驚奇穿插的幻想,都起到了加分作用;幾首搖滾樂的運用,配合劇情巧妙地嘎然而止,然後在意想不到的時刻再度開啟。誰說喪妻一定得痛心疾首?Davis可是戴著耳機與墨鏡在人群中放肆舞蹈呢。催下搖滾樂,與此同時一次一次奮力砸下鐵鎚,破壞、拆解、最終新生,彷彿也構成了另類療癒的暴力美學。大樓倒塌,男人終於綻開溫暖的笑容,與孩子們一同奔跑。


電影爽度:7
故事劇情:7
氣氛營造:8
演技表現:8
題材鮮度:7

Jake Gyllenhaal Naomi Watts Jean-Marc Vallee

留言
或您可以完整的文章回應 點此回文

電影相關文章


院線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