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柏林]的文章:


  (本文同步發表於「SJKen的浮光掠影」部落格,喜歡我的文章,請幫忙到「SJKen的浮光掠影FB粉絲頁」按讚,謝謝。)       他,是出生在德國的伊朗移民第二代,白天擔任難民拘留中心的翻譯,有時到超市幫忙媽媽搬運, 三十年來父母早出晚歸,工作掙錢辛苦拉拔他長大,卻融入不進德國,期盼有天回到家鄉。 他卻從來不這麼想,夜夜虛擲青春,穿梭在同志酒吧,大玩一夜情,過著夜夜笙歌的狂歡; 他們是一對偷渡來德國的伊朗姐弟,正面臨著隨時被驅逐遣散回伊朗的命運,但他們不從, 他、她與他,偶然的機緣下,成了無話不說的伙伴,同樣年少青春,有著迥然不同的命運, 他與他同性相吸,成了異鄉戀人,失根的遊子,漂泊的青春,渴望自由卻無處安放的靈魂.. 夢想中的世界屬於他們,但真實殘酷的世界,等待他們的,究竟會是怎樣的未來呢?   張狂的世界、混沌的戰爭,不管是一國的內戰,還是國際之間的戰爭傷亡,常常讓許多生命就此消逝,僥倖活下來的,有的失去了國家的庇護,有的為了逃離極權魔掌,辛苦飄洋過海偷渡到其它的國家,只是等待他們的是怎樣的未來?沒有人知道。   在歐洲,國勢強大的德國,長期以來...
(2020金馬影展搶先看)《未來的我們》--- 失根的遊子,飄零的青春...
SJKen在幕迷影評

2020-10-28 23:18:08
氣氛
9
放映當天,可能因為複習進度,早上起就莫名心氣不順,中午出門便有種不太妙的預感,ibon前的同學連著買了三張台鐵票,好不容易取了票、搭上公車,又偏偏一路擁堵,下了內江街便開始往西門町狂奔,還是沒趕上電影開場...對後排的觀眾可以說是十分抱歉,導演首爾書店內搖搖晃晃的手持鏡頭前,還閃過在影院內顫顫巍巍找座位的夜盲本人的鬼影。   后談到,他相信世上有幽魂的存在,相信冥冥中總有一雙看不見的眼鏡注視著我們。時不時迸出零星靈異預言的素丹,被大叔們問及如何可以與不同語言的人互通話語時,背過去低聲喃喃道,“因為你們都有點活得太緊繃了啊”。螢幕這頭,如觸電般被點醒的我,在那一剎那似乎看見了,這看似互不相關、斷斷續續的一切間,穿插其中的那條線。 究竟是少女素丹天生通靈,還是不願放慢腳步的都市人,集體選擇性失明? 片中素丹、書店老闆與兩位大叔四人在福岡室內奔跑尋找消失的福岡通訊塔的場面,無疑將四人關係與“遺落”與“找尋”的隱喻發揮到了極致。 觀影前其實對導演這部片子的定位並不太了解,也不知道《福岡》會以一種跳脫的非線性敘事的方式、看似隨性台詞安排呈現,不過在我看來,導演的這種安排卻恰恰是...
《福岡》--- 劇情片情感空間詮釋的新自由
余耒

2019-07-07 17:50:30
氣氛
10
這是瑞士導演托比亞斯諾雷TobiasNölle的第一部長片,極具野心地採用虛實交替的劇本、優異的攝影畫面、高水平的剪輯及音效,詮釋出個體孤獨與突發的愛情樣貌。 主角是個私家偵探,導演加入了大量隱喻和符號性的元素,觀影過程中會有部分如同調查般,抽絲剝繭逐步解開關於身世、性格、想像與現實的種種蛛絲馬跡,也呼應了愛情的某些特性。主角被突如其來的事件打亂生活後,進而胡亂猜疑、嘗試了解、仔細求證、大膽想像。 導演刻劃下的主角,刻意地保持與世界的格格不入,事務所的名稱寫著「ADORN &SOHN」(亞多父子私人徵信社),也意味著這是長久以來的家族事業。或許因為職業關係必須保持低調隱匿,也可能是長年與父親生活及共事,造就了一成不變單調疏離的生活方式。無論快樂與否,父親的離世讓他頓失所依,這部分稍微令人想起《鋼琴教師》中的母女關係。 主角平常鮮少與人接觸,鏡頭中幾乎沒有旁人或路人,說話也簡略到幾乎不近人情;街道上、廣場中、大廈門口都空無一人。當他獨自在公車上、汽車裡或電話亭時,透明的玻璃上總有濃霧或是篷布遮蔽,阻隔了視線。搭乘電梯時都站在相同位置,同時盡可能避開眼神交會。許多次回到家...
《尋愛偵探阿洛伊斯》Aloys — 被意外擊破的孤獨圍牆,在虛實反覆間的愛情辯證。
二果
尋愛偵探阿洛伊斯
2018-05-11 13:56:05
氣氛
10
  以《愛的佔有慾》獲柏林金熊獎的羅馬尼亞導演卡林彼得奈特新作,今年以此作拿下銀熊獎。雖然是剪輯獲獎,但他的攝影也很有趣,是部對觀眾十分嚴格的電影。  故事描述湯瑪與安娜長達十年的感情路,以湯馬與心理醫生對談作為主軸,不斷跳躍十年間的片段,讓你一點一點累積,最後才能觀出全貌。劇中穿插兩人的家庭、宗教、小孩、哲學等情節,讓你又混亂又好看,情人間的拉扯、需索真實、可怕。缺點可能是看完後會不敢談戀愛,但是如果有愛過一定可以感受到痛。  選擇心理治療作主軸,算是很聰明的做法,讓情節跳躍不致突兀,從角色的髮型、穿著、談吐可以辨識時空,男主角越愛越蒼老,女主角越愛越美麗。愛是一種病,讓彼此痛苦。  安娜從原本的神經緊張變為女強人,始終支持她的湯瑪卻失業無所事事,變成依賴的一方。這樣的轉變讓湯瑪受不了,他要求安娜支持他,而安娜卻認為這會將自己拖回以前無用的深淵。這裡好可笑,立場的轉換,兩邊都正確,但愛情沒有對錯,只有走不走得下去而已。  以男性視角出發,我們不清楚安娜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心境如何轉換、怎麼化身女強人,因此可以體會湯瑪的動機,展現男人看待愛情的一面。我們也可以看到湯瑪的缺點,導致最後...
愛過才知痛-我為愛做過的傻事

我為愛做過的傻事
2017-10-22 15:08:05
劇情
9
  #極凍之城#Atomic_Blonde三個建議與劃重點(無雷)   1.動作場面驚人我想,在大肆強調《捍衛任務》雙導演其中的大衛雷奇作品,以及眾多強調動作橋段的預告片宣傳之下,大部分的觀眾應該進場觀賞這部電影的最大原因,都是希望能夠看到令人驚豔的武打場面。確實,主打動作場面的《極凍之城》確實在武打部分令人驚艷!大量一鏡到底的打鬥戲份,調度流暢運鏡、精心設計的構圖、以及拳拳到肉的紮實感,《極凍之城》的暴力美學的確是本片的最大賣點。觀眾們能夠在各種武打橋段中,感受到主角們在面對反派攻擊的困境之下,如何逃脫,如何解圍,在氣氛的營造上十分精采。加上莎莉賽隆以及詹姆斯麥艾維兩人一搭一唱的角色營造,讓整體電影氣氛瀰漫著一種超現實,又帶著一點玩世不恭的趣味感。然而,本片利用大量的龐克搖滾音樂,作為轉場以及電影場景當下的氣氛提示,或許在最初故事的敘事上給人一種新鮮感。但不得不說,這樣類似音樂錄影帶的風格化影像,在快速剪輯之下顯得有些疲累。可惜的是,我們在這部電影中沒有看到《捍衛任務》那樣的架空殺手世界觀,反而是利用既有的歷史背景呈現各國特務間的爾虞我詐,在重節奏的音樂配合之下,反而切碎了...
《極凍之城》(Atomic Blonde) 三個建議與劃重點
XXY
極凍之城
2017-08-03 00:40:15
爽度
9
昨天在半瓶醋的實況聊本周新片,就對這一部《無人知曉的七月十日》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今年以來的社會現象,讓我對於這方面的題材,報有一種想從中尋找答案的慾望,於是起了個大早,直接到MLD看上映的第一場,觀眾數當然是屈指可數,但是也意外地給了我一個跟這部電影,趨近獨處的機會...... 劇情概要: 1973年,七月十日的布拉格,剛滿22歲的歐嘉開著一輛失速的卡車衝上人行道,造成八人死亡。歐嘉對警察說,她是故意的!幾天後,地方的報社收到了歐嘉在案發前寄出的自白書,字裡行間不只是她的冷漠與殘酷,更透露出了一個被世人所拒絕的破碎靈魂:中產階級的家庭中她有衣食,卻沒有雙親的關愛,精神狀態與孤獨令她在工作與生活上屢屢碰壁,渴望愛情的她,幾次親密接觸卻無法填補她內心的巨大空虛。她以銳利的目光直視著這個她所不愛的世界,求救的信號來不及抵達,瀕臨極限的歐嘉於是踩下油門。她的衝撞與報復,也將她和人們都推上了無法回頭的道路。剛滿22歲不久的歐嘉,在七月十日這一天,開著租來的貨車衝向等候公車的路人。在計劃行兇前,她將這封復仇的自白書寄至兩家報社,表達自己遭到家人與世人背離的怨恨。可惜信件遲了兩天才抵達...
[墨卓影評]《無人知曉的七月十日》- 這是一種偶然,還是一種必然?
墨卓
無人知曉的七月十日
2016-07-22 23:07:57
演技
9
《泰山傳奇》是由英國籍導演-大衛葉慈所執導,亞歷山大史柯斯嘉飾演主角泰山、瑪格羅比飾演泰山情人-珍。這個家喻戶曉的叢林冒險故事,多次被改編為電影作品,然而本次電影故事並非從泰山的身世起源從頭說起,反而是從泰山回到人類社會後,再次重返叢林的故事。當然,泰山這個角色源自於1912年的《人猿泰山》這部小說,但本次電影則將虛構的泰山一角,融入了19世紀末列強瓜分非洲的黑暗歷史。 故事中由克里斯多福沃斯所飾演的比利時國王特使-里昂隆,以及山謬傑克森所飾演的美國探險家-喬治華盛頓威廉斯,其實都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人物。 究竟《泰山傳奇》中有那些值得你我一同了解的歷史故事呢? 就讓我們一起來認識《泰山傳奇》的原著故事、改編的電影作品,以及電影背後這段剛果的歷史吧!    ...
[知識] 《泰山傳奇》(The Legend of Tarzan) 電影背後的歷史故事
XXY  2016-07-19 01:54:45
《看上去很美:小紅花》的觀影心得其實上周已經發表了,但寫完文之後我徹底成了方槍槍的鐵粉,不斷Google許多他的以及《看上去很美:小紅花》的各種資料,然後竟然發現其實我在2006年就在一個現在已經被我丟棄的部落格裡寫過心得了!!?加上覺得上周發布的那篇文寫得不夠好,零零種種的原因促使我決定刪文重寫一篇XDDD 通常寫完一篇觀影心得,就代表我與那部電影的關係暫時到此為止,但這次的《看上去很美:小紅花》並沒有因為我上周六按”發表”之後就鎖在我的大腦抽屜中(等待有一天再度被開啟),從上周六開始到今天,我每天都會滑一下「方槍槍」、「董博文」、「電影+看上去很美」這些關鍵字,每天睡前也再看一次電影的片段,選到哪看到哪;然後再讀幾頁原著,也是翻到哪讀到哪。後來找到一個長度大約90分鐘的「幕後花絮」(應是當年DVD附贈品),看了幾次之後我發現原著↔電影↔花絮三者形成了一種荒誕的互文關係。 電影《看上去很美:小紅花》改編自中國著名當代作家王朔的同名作品。王朔何許人也?我個人把他定位為大陸的瓊瑤+李敖。定位為瓊瑤是因為他的小說有太多被改編成影視作品,隨便舉幾個例子:張國立與葛優主演的《頑主》(1988)提名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女配角、最佳音效;《一半海水一半火焰》更被三次被搬上大螢幕,分別是夏剛導演的1989版本、德國導演彼得‧澤爾(PeterSehr)的2001版本,以及獲得金馬獎5項提名的2008年劉奮鬥導演版本;大陸商業片大導馮小剛本人就執導過3部以上王朔的改編作品(王朔也參與編劇),他的短篇小說改編而成的《陽光燦爛的日子》(1994)在當年的金馬獎大放異采,不僅讓演員姜文一躍而成國際知名導演,也讓年僅18歲的男主角夏雨威尼斯影展的最佳男演員獎。王朔本人也參與過許多影視作品的策劃甚至執導過電影,相關的資料可以自行跟我的好朋友谷哥討論一下。不過即使是如此的廣受大眾...
《看上去很美:小紅花》X原著X一種荒誕互文
總是在瞎忙
看上去很美
2016-03-27 01:24:30
爽度
9
【第66屆柏林影展完整獲獎名單】 第66屆柏林影展已於稍早落下帷幕,回顧今年主競賽的片單稍微讓人失望,《Screen》的場刊評分也屬開高走低,今年破3的電影只有一部義大利紀錄片《FireAtSea》,而此片也不負眾望奪得今年金熊獎,評審團大獎由《DeathInSarajevo》拿下,此外亞佛雷德鮑爾銀熊獎則給了拍出八小時鉅作《ALullabyToTheSorrowfulMystery》的菲律賓導演LavDiaz,導演銀熊獎則由法國女導MiaHansen-Love《ThingToCome》獲獎,而《長江圖》攝影的李屏賓不出意料奪得傑出藝術成就獎(最佳攝影),去年由《維多莉亞》獲得此項殊榮,短片競賽方面,台灣代表《禁止下錨》也奪得奧迪短片獎,本屆評審團主席為MerylStreep 以下為完整獲獎名單:----------------------------------------------------【金熊獎最佳影片】《FireAtSea》|義大利 【評審團大獎銀熊獎】《DeathInSarajevo》|波赫 【亞佛雷德鮑爾獎】《ALullabyToTheSorrowfulMystery》|菲律賓 【最佳導演銀熊獎】MiaHansen-Love《ThingToCome》|法國 【最佳男演員銀熊獎】MajdMastoura《Hedi》|突尼西亞  【最佳女演員銀熊獎】TrineDyrholm《TheCommune》|丹麥 【最佳劇本銀熊獎】TomaszWasilewski《UnitedStatesOfLove》|波蘭 【傑出藝術成就獎】李屏賓《長江圖》|中國    【最佳處女作】《Hedi》|突尼西亞 【最佳短片銀熊獎】金熊獎:《Batrachian’sBallad》|葡萄牙銀熊獎:《AManReturned》|英國奧迪短片獎:《禁止下錨》|台灣   【電影大觀...
[得獎] 【第66屆柏林影展完整獲獎名單】
PONY WORLD  2016-02-21 04:28:34
一   Victoria/2015 導演/SebastianSchipper 演員/LaiaCosta, FrederickLau, MaxMauff, FranzRogowski 得獎紀錄/第68屆柏林影展最佳藝術貢獻銀熊獎   光是片長140分鐘的一鏡到底就很吸引人,導演SebastianSchipper在整部片中場面的調度、影像、燈光、台詞、音樂都非常流暢,全片的情緒起伏也很到位,從凌晨到破曉,穿梭在柏林大街小巷20多個景點,呈現了整個柏林城市獨特又神秘的氣息。 故事從一個獨自到柏林工作的西班牙女孩在夜店裡舞蹈,閃爍的燈光加上強烈的重低音不自覺就陷入劇情裡(特別喜歡這段),認識了四位柏林男孩,就開始一整晚她不曾經歷過的浪漫和冒險。他們一起在大街奔跑、到雜貨店偷啤酒時的竊笑、在屋頂閒聊、在地下室被槍械包圍時的徬徨恐懼、晚成驚險任務時的狂歡愉悅、看著同伴離開人世的悲傷欲絕。在一個晚上所有起伏都像是泡沫般出現又倏地消失。 很佩服女主角LaiaCosta的演技,在140分鐘onetake情感的擴張、拉扯、狂歡、悲痛,精湛的詮釋了不同情緒的反差。演員之間即興的對白也是一大特點,極少的台詞加上不經潤飾伴隨著情緒自然脫口而出的對話,不時充滿大量贅詞和廢話,都間接投射出不安、焦慮的心情,一整夜的輕狂躁動像是烈酒一般,任憑酒精恣意揮發。 註:不過看前還是建議服用一個暈車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shley contact:a7387537@gmail.com  ...
《維多利亞》── 輕狂的柏林夜晚
Ashley
維多莉亞
2016-02-13 21:05:57
氣氛
9
    如果每個人都有一套自己的命運劇本,那我們會走向什麼樣的人生?高雄電影節開幕片、2015柏林影展競賽片〈天之茶助〉,描述的就是當我們與命運抗衡時,該如何決定自己的人生。看似經典主題與老梗戲碼,卻在導演兼監製薩布(Sabu)的鏡頭帶領下,讓人不由得進入角色情緒,期待改變到來的那一刻!     日本電影在描述個人情感與情緒渲染有獨特的魔力,即便帶著些許無厘頭的搞笑,卻總在關鍵時刻以真實帶領觀眾進入情境,那是與人生和現實貼近的生活,也因為能和觀眾產生共鳴,才能打動人心。          天上劇作家的筆下人物,都是人間中的縮影,每個人的一生經歷,包含生離死別、喜怒哀樂,都照著劇作家的腳本在走,在天上負責倒茶的奉茶人「茶助」,看盡了劇作家底下的人生百態,竟不由得喜歡上某一主角「百合」,在一場命運注定百合將走向死亡的戲碼,讓茶助違反天界規定,只為下凡拯救心愛的女子。     已經註定的人生結局,該如何改變?所謂的人定勝天是否真能戰勝命運?這樣的主題電影很多,尤其在遇到困境時,真會想說是否這是天註定?我們凡人又能改變些什麼?不過若真有人掌管我們的生離死別,那我們的反骨與叛逆,是真屬於我們的自由意志,還是依然是劇本情節的一環?         雖然一剛開始就知道這些角色的命運來自那些劇作家之筆,不由得會想,這些人憑什麼決定他人的人生?但命運不就是如此嗎?至少對那些市井小民來說,他們盡了力,拚命生活過,在未知的情況下,他們是努力為自己而活的。     我喜歡這齣劇在主角拯救戲碼下的其他支線,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人生和過去,無論是順遂的、不幸的、倒吃甘蔗還是最後一無所有,就是因為不會照著自己的想法走,我們不會知道在下個轉角處,會遇到命運的那個人還是突如其來的超速汽車,所以才顯得「真實」。         我喜歡這些人物們在面對命運甚至是厄運時的...
【電影】執筆出自己的人生〈天之茶助〉
庭楓
天之茶助
2015-10-19 21:24:50
氣氛
8
前情提要: 【《X戰警:未來昔日》(X-Men:DaysofFuturePast)背後的歷史故事(一)—古巴飛彈危機】 【《X戰警:未來昔日》(X-Men:DaysofFuturePast)背後的歷史故事(二)—甘迺迪遇刺案】 【《X戰警:未來昔日》(X-Men:DaysofFuturePast)背後的歷史故事(三)—尼克森水門案】 【《X戰警:未來昔日》(X-Men:DaysofFuturePast)背後的歷史故事(四)—車諾比核災】     延續上回《X戰警:未來昔日》背後的歷史故事系列—車諾比核災後,歷史的時間推演到1980年代後期至1990年代初。在電影的世界觀中,種族議題持續延燒,人類與變種人間的分歧仍持續被討論。有趣的是,這種兩者對立的社會議題,對應到真實的歷史事件上,則利用了冷戰時期的東西方共產與資本的對立,以及白人與非白人種之間的衝突。     於《X戰警:未來昔日》官方網站中的偽歷史照片: 1988年柏林圍牆示威(圖片來源:20世紀福斯電影公司)     柏林圍牆是1945年二戰結束後,納粹德國被東西兩方陣營瓜分下的產物。原本的德國分裂為蘇聯支持的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即為東德,或稱民主德國)以及美英法三國支持的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即為西德,或稱聯邦德國)。其中,在東德境內的柏林,也被蘇美英法四國瓜分為四個佔領區。這樣詭異的局面反應到國際局勢上便是共產與資本主義的對抗,雙方在德國的土地上劃地為王。而柏林這個過去德國的行政中樞,雖然全境都在東德境內,卻仍被勢力範圍外美英法三國所佔領,但不屬於西德所有。因此,嚴格來說德國在二戰後被三種不同的政治體制所區隔,分別為西德、東德以及西柏林。   自1952年開始,東德為了防止境內大量的勞動力流亡西柏林,因此加強封鎖了西柏林邊界,並於1961年開始修築包圍西柏林的圍牆,開始限制人民遷徙...
[歷史] 《X戰警:未來昔日》(X-Men: Days of Future Past)背後的歷史故事(五) — 種族隔離政策
XXY  2015-10-18 21:09:56
RottenTomatoes高達97的評價IMDb也有7.2! 片如其名,說得是一對佳偶回不去的時光。 一名猶太女歌手奈莉,被抓進集中營後因而遭到毀容,所幸有貴人相救大難不死。 因為面容毀損嚴重,接受整形時堅持只想回復自己舊日時光的模樣,接受完手術後,便開始尋找自己的丈夫。 總算找到了丈夫,但丈夫卻認不出她來,儘管奈莉再努力讓丈夫相信自己就是他鍾愛的妻子,卻總是失敗。 接著,丈夫為了要繼承奈莉家族龐大的遺產,居然告訴她請她假扮自己的妻子奈莉,卻沒告訴她遺產的事情,更沒告訴她,更醜陋的真相...... 一直沒發現正在假扮自己妻子的女人就是自己真正的妻子,是何等的鬼迷心竅才能完全沒有發覺? 最後奈莉用"SpeakLow"這首歌,輕柔將所有答案告訴為自己彈琴卻認不出她的丈夫"We'relate,darling,we'relate......",而丈夫停下琴聲,驚愕地看著眼前的女子...... "SpeakLow"淒美的曲調,由妮娜荷絲飾演的奈莉輕輕沙啞地起頭,而後是飽滿渾厚地女音,歌聲嘹亮卻令全場觀眾為之鼻酸。當全片結束在奈莉餘音未了的歌聲裡,場景所有色調似乎都變得哀傷,連陽光,應丈夫要求穿上的那一襲亮眼地紅洋裝,彷彿是心傷透地鮮血淋漓的象徵...... 在影片介紹中,原文片名"PHOENIX"是表示男女主角相識的地方,聽說導演原意是要表達被破壞後的德國,即使曾經一分為二的德國再復合,也難再回復舊日時光。 PHOENIX也是鳳凰的意思,在我看來卻頗有女主角歷劫苦難後重生的意味,只是鳳凰好不容易歸來,卻失去了棲息的地方。整部電影的色調呈現了一種舊日的感覺,更用了大量二戰時期的場景及道具,如蒸汽火車、充斥古典花紋的房間、女人們身穿厚實卻飄逸的洋裝、綿延的石頭街道、男女主角在腳踏車上依偎的形影......。 也許正是因為曾經甜美,後面的苦澀才這麼難以令人忍...
往日甜蜜釀出心碎的毒藥《回不去的時光》PHOENIX
Fiori Chen
回不去的時光
2015-08-31 15:57:08
劇情
9
《紳士密令》中,逃離東柏林片段:     改編自1964年同名電視劇的《紳士密令》,由英國導演蓋瑞奇(GuyRitchie)所執導,亨利卡維爾(HenryCavill)、艾米漢默(ArmieHammer)、艾莉西亞維坎德(AliciaVikander)、休葛蘭(HughGrant)等人主演的2015年電影版,終於在本週上映!這部電影將時代背景設定於1960年代的冷戰時期,美蘇兩國的情報組織CIA(註1)與KGB(註2)為阻止核彈危機而秘密合作。當然,在歷史上CIA與KGB是否真有秘密合作不得而知,但電影在開頭便聚焦於二戰後分裂的德國。片中由亨利卡維爾所飾演的CIA特務,協助東柏林女孩蓋比逃離東柏林,並遭到由艾米漢默所飾演的KGB特務追殺。到底這座圍牆的建立目的為何?到底圍牆的原貌為何?而這座圍牆為何最終倒塌?就讓我們回顧這段東西方對峙、資本與共產衝突下的歷史吧!   東西分裂的柏林(圖片來源:wikipedia)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納粹德國瓦解,德國分別被蘇聯、美國、英國及法國佔領。四年後,由蘇聯支持的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即為東德,或稱民主德國)成立,美英法三國所支持的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即西德,或稱聯邦德國)成立,德國正式分裂為東西德。而其中位於東德境內的柏林,也被四國硬生生瓜分,分裂為東西柏林。有趣的是,東德的首都定於東柏林,但西德的首都定於波昂,而非西柏林。西柏林這個區域完全被東德所包圍,但是分別由美英法三國所佔領,因此嚴格來說當年的德國是被三種不同的政治體制所分裂,即東德、西德及西柏林。   在東西德分別成立後,蘇聯試圖於東德與西柏林間的邊境實施封鎖,包括斷水斷糧糧等手段,只保留了西德與西柏林間的航空路線,迫使美英法三國放棄西柏林。但蘇聯的封鎖行動,反而讓西方世界的資本主義陣營合作投入大量空投物資,讓西柏林繼續維持正常生活,即...
[歷史] 重返《紳士密令》(The Man From U.N.C.L.E.)的年代 用圍牆分隔的柏林
XXY  2015-08-16 05:2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