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星際終結者]的文章:


發行片商:福斯台灣代理:得利導演:羅蘭艾默瑞奇螢幕比例:2.39:1(AVC)片長:144分鐘音效:UHD英DolbyAtmos╱BD英DTS-HDMA7.1字幕:繁中、粵、英、韓、泰光碟容量:50G雙層級別:保護級上市日期:2016.10 內容介紹在20年前1996年時期好萊塢商業電影掀起一陣災難片潮,《ID4星際終結者》除了兼具災難片類型之外,同時也帶動起沈靜多時的科幻片,在大螢幕上聲光效果極佳的展示上,讓一些年長的觀眾似乎回味到從前《星際大戰》電影所帶來的視覺效果,而外星人四處摧毀美國著名地標建築的畫面,也任讓觀眾看到了現代電影特效的迷人之處,但這部視覺特效出眾的商業電影,劇情卻是相當的「傳統」,全片瀰漫著一股美國保守派風格的勢力。  美國一向以世界警察自居,在《ID4星際終結者》中,這樣自我為世界中心的思維更是展露無疑、毫不保留,同時也凸顯了美國社會裡猶太人所擔任的領導地位(美國總統帶隊攻擊外星人,發現外星人之通訊秘密以及破解防護罩的為猶太後裔等等),美國人拍攝的電影以美國人為領導中心、主角原本就無可厚非,同時在觀看這部電影時,除了炫麗的聲光效果之外,從中也可觀察出所謂的美國主流意識,以及導演的思想與風格,在這部電影賣座之後,接下來的《酷斯拉》、《決戰時刻》等,其意識型態都是相同類型,在明星與商業特效的包裝之下,美國其他地區的觀眾們就在潛移默化的情形下,或多或少的接收到了其意識主張。關於這點,洋蔥對於導演羅蘭艾默瑞奇常常在劇情之外所放進去的思想訴求,雖然不盡然都照單全收的認同,但對於一位德國導演能在美國受到歡迎與重視,加上決大部分的美國觀眾應該是看的滿爽快的,成為了《ID4星際終結者》在表面的商業票房成功的背後,有著許多在學術上還蠻能探討的許多電影中所隱含的面像。  到了20年後的《ID4星際重生》,首集中滿滿的大美國主義其實已經少掉許多,現實裡中國經濟...
[藍光BD碟評] 《ID4星際重生》
江口洋蔥  2017-11-03 17:37:39
      會看這部電影,完全是衝著《第九禁區》的幕後團隊而去,因為《第九禁區》是一部非常優秀的作品,不但有好劇本,特效表現亦不俗;《異星引力》既然找來了《第九禁區》的幕後團隊,呈現出來的特效,質感的確非常棒,那一場外星飛船墜落而衝撞市區的戲碼,氣勢磅礡且特效到位,證明了俄羅斯也是有本錢拍出聲光效果十足的科幻片。     《異星引力》雖然號稱是繼《ID4星際終結者》之後的科幻災難鉅獻,實際上它的劇情比較類似《第九禁區》跟《異星入境》,故事主軸皆是放在外星飛船莫名出現在地球後,人類各種不同的反應。《史蒂芬金之迷霧驚魂》裡面有句台詞,幾乎是可以奉為真理看待,那就是「超過兩個人以上,人們就會開始選邊站」,所以在《異星引力》可以看到俄羅斯人分成兩派,一派試著接觸了解,另一派極力排外,藉此可以看到多層次的人性面,算是本片賣點。     極力排外這一派的行為,可以看到人性非常不成熟且不理智的一面,發號施令者利用人們擔憂被入侵的防衛心,輕易的煽動群眾,導致群情激憤,卻無人反思發號施令者是否有私心,證明群眾是盲目的,也難怪當初商鞅變法之前曾說:「民不可與慮始,而可與樂成。」而接觸了解這一派,是劇情主軸,本片半數以上的時間幾乎都是在此,女主角因緣際會下,與一名外星人大談一場跨越種族的戀情,同時她不斷與父親發生爭執,有著不少親情倫理的的戲,原本以為會有許多烽火連天的武戲,沒料到文戲的比例反而較高,嚴格來說,本片應該歸類成帶有科幻元素的愛情片。     其實,《異星引力》的結尾非常取巧,最後將一切歸於一股超越所有科技的神祕力量,讓外星人願意為地球人犧牲,這個力量就是「愛」,這個結局收得乾淨俐落又令觀眾無法反駁,只能認同,因為人都有七情六欲,各自有心愛的人事物,只要曾經為了心中所愛有所付出,肯定能體會電影裡外星人的選擇。     昆汀涂的粉絲團→https://goo...
《異星引力》  愛能超越任何科技的力量
Quentin Tu
異星引力
2017-03-05 04:51:28
爽度
7
遙想1996年《ID4星際終結者》造成的轟動,人人都在互相問:「你看ID4了沒?」如今也是一堆人在問同樣的問題,但若答案是「看了」的您,會給對方什麼樣的觀影建議呢?   回想首集《ID4星際終結者》,外星人入侵所引發的大規模災難、人類的軍事科技抵抗外星人武力強大的威脅,這種科幻片結合災難片的新形態電影,驚人的視覺效果與趣味性十足的故事,的確是讓《ID4星際終結者》成為經典電影的成功關鍵。而20年後的《ID4星際重生》,劇情以《ID4星際終結者》後的20年期間與之後作為出發點:人類為了預防外星人再次入侵所做出的改變,世界各國放下過往的成見互相合作,朝共同防禦、共享資源的目標邁進。故事構想雖有很大的潛力,在新的國際關係以及角色人物上能有很好的發揮空間,但成果卻讓人直翻白眼又失望搖頭。個人認為,其原因在於劇本不夠細膩,抓錯了首集成功的重點,反而端出了一本拼拼湊湊的剪貼簿。在光炫奪目的特效場面後,我們到底對於《ID4星際重生》還保有多少印象?亦或是有多少令人感動或震撼?   新舊演員之間的對話,縱使讓舊影迷感到興奮,但兩者之間的鴻溝,造成了本片令人失望的局面   《ID4星際終結者》的故事劇本可大致拆解為三大部:介紹地球上的角色(政府官員、市井小民、軍人等)、外星人入侵後發生大規模攻擊事件、人類集結反攻成功。紮紮實實的三段戲,可說是好萊塢的編劇既定公式,而如何利用這既定的編劇公式玩出新意,羅蘭與編劇迪安德杜夫在首集的編排可說是用盡巧思,在各角色的塑造上令人印象深刻,在電影節奏的掌握也有非常傑出的表現。嚴肅中帶有一絲趣味性,使電影整體氣氛輕鬆而娛樂感十足。其羅蘭個人風格強烈的影像語言,配合著令人歎為觀止的驚人視覺特效,《ID4星際終結者》能夠成為經典之作在於其故事劇本的用心建構。但對照到《ID4星際重生》不僅有失過去敘事水準,新角色與舊角色間的落差甚大,宛如斷層般...
《ID4星際重生》(Independence Day: Resurgence) - 羅蘭兄…給你20年,你卻抓錯重點
XXY
ID4星際重生
2016-07-05 15:33:42
題材
6
     北美映後首週還去不到一半,《ID4星際重生》已然來到IMDb5.9、爛蕃茄34%的黃燈地雷區;果然期待越高,失望越深,失望越深,影迷給評越怒?節錄外媒影評:  「這部續集真是蠢到家,它甚至讓你不得不去思考電影裡到底有什麼東西能讓你保持清醒。1996年Emmerich踞霸了災難片,但現在的他只是拼命搜括骨頭,尋找還能炸些什麼東西來吸引觀眾注意。」——《時代》雜誌  「在《ID4:星際終結者》之後,Emmerich一次又一次地像擠牛奶般炮製那套公式,不幸的是,牛奶現在被擠光了,只剩下一對乾癟乳頭和一頭憤怒乳牛。」——《娛樂周刊》雜誌  IRD到底有沒有這麼糟?你若誰的粉絲都不是,恭喜你是極有可能獲得一個感官舒暢的爆米花之夜;但你若是ID4的追隨者,可能會有比較大的機率在自個的指甲縫裡找到一片天。  IDR大部份素材複製了ID4的模組,包括總統演說、犧牲小我的愛國主義、戀侶分隔兩地、替親人復仇、各國軍隊首領齊聚……等。編劇的任務,就是將這些精華食材重新排列組合,按不同比例和速率倒進炒菜鍋;可以看出導演Emmerich竭力想在同中求異,而在異中求取過往的感動。前後兩部片最為明顯的差異之一,是電影步伐從原本沉著穩練的推進,變成稍嫌躁進的代辦事項打勾任務。或許是續集本來的不容易,也或許是導演的野心貪心,同時想讓節奏精快、讓所有指標性元素能按步出現,又企圖將眾多角色置入劇本;而當每位角色的平均時間被壓縮,解壓縮後的品質,可想而知。把角色們一字排開分別檢視甚是光鮮迷人,但將他們全數湊一塊時,就變成大排長龍等著唸台詞的NPC,集體散發又臭又長的綠幕氣息。  在ID4中,Emmerich不太雕演員,反之多場戲任憑演員自由發揮;不管是Goldblum對Hirsch,或是Goldblum對Smith之組合,皆有相當出色的臨場發揮,笑果十足且討人喜歡。但是今天,力撐IDR大半場的是一批...
《ID4 星際重生》:災難嘉年華
Chief
ID4星際重生
2016-06-27 22:36:32
氣氛
7
     《ID4:星際終結者》(IndependenceDay)是屬於6、7年級的回憶,雖然20年前沒真的走進戲院觀賞,但也在東森洋片台重播看了不知道多少次威爾史密斯一邊幹譙一邊拖著外星人橫越沙漠.....   說的在得知第二集要推出時心中有些擔憂,擔心會不會變成像《變形金剛》般無腦無趣也沒心意;或當今的免洗災難動作片只會爆破而沒新意,一切的擔心都在看過試映會後化為烏有。幾乎沒有冷場的明快節奏、超乎想像的災難級別加上雖老調重彈卻依舊不失其懸疑與神秘性的劇情,雖相較上集不那麼細膩也少了些溫度,但這並不會折損《ID4星際終結者2:星際重生》(IndependenceDay:Resurgence)是我近年看過最精彩也最爽的災難娛樂片的事實。   而劇情內涵的部分很有意思的是電影中的20年也是現實世界的20年,20年可以改變多少事情?電影的開頭便提出了整部戲的核心理念──宇宙惡棍讓世界聯盟起來,齊力探索外星科技以備地球再次受到入侵,各國為了更好的世界放下了私心,換言之世界達到了「和平」的願景,對比同樣時間不同平行世界的我們,所處的環境與政治局勢似乎沒有因為擁有共同的敵人而更加的團結。   我不是要談政治,我要聊的是「人性」,因為當我試著把自己放進《ID4》的災難時,很自然會因恐懼產生軟弱、猜疑;更會因為慾望而產生私心,我不確定《ID4》的世界聯盟在這20年經歷什麼樣的過程才將各國統合,我只知道從結果來看是宛若烏托邦的光景,但就人性來說要達成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這也是我認為《ID4》系列可以再多加描繪的的部分,但怎麼拿捏又要看導演的功力了,因為不小心多了似乎就會變成探討人性黑暗的災難電影,那就不爽了。   《ID4》世界觀的人們的確是是比較純粹的,雖然說《ID4-2》一開始美國總統的抉擇充分展現了恐懼之下的黑暗,不過日後產生的問題與困境也不是靠著其他力量的協助,人類至...
《ID4星際終結者2: 星際重生》-人性的光輝
水果指南
ID4:星際終結者
2016-06-22 00:00:22
爽度
10
Youtube知名頻道【Watchmojo.com】盤點的核子彈爆炸場景:     70年前的今天,美軍在日本長崎投下一顆名為「胖子」(FatMan)的原子彈,造成14.9萬個靈魂瞬間消逝,也迫使日本在6天後宣布無條件投降,結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個國家受到了兩次,也是人類史上唯二的核子攻擊,不少倖存者以及反戰團體在每年舉行的紀念活動裡,不斷重申「世界和平」以及「非核家園」等理念。如今世界上幾個強權國家仍然握有核子武器,作為國際談判的最終籌碼,使得地球仍存在著核武器爆炸的威脅,實為諷刺又令人感慨。   而在廣島、長崎原爆後,許多流行文化包括電視劇、舞台劇、音樂、小說、戲曲、甚至是電影作品中,都能夠撇見以核爆為藍本的恐怖場景。由知名的Youtube頻道Watchmojo.com便細數了那些令人震撼的核爆電影場景,就讓我們在這值得紀念的日子,一一回顧吧。   10.《金鋼狼:武士之戰》(TheWolverine)(2013)   作為福斯電影公司的《X戰警》系列的第六部作品,《金鋼狼:武士之戰》在片頭便回顧了金鋼狼在日本長崎戰俘營中,見證了長崎原爆的歷史一刻。在片段中,我們可以看見遠方出現的兩架飛機,便是當年載著綽號「胖子」原子彈的B-29轟炸機,代號分別為「大貨櫃」(Bockscar)以及「大藝術家」(GreatArtist)。   這段電影片段針對長崎港區的街景,做了相當真實的還原,同時電影也利用日本人切腹與生存間的兩難,藉由金鋼狼這個角色穿插其中,有了戲劇化的編排。回顧歷史,美軍在當年實際的投彈主要目標,實為位於九州北部的小倉市。然而在空襲當天小倉市的氣候不佳,在飛機燃料不足的情況下,機組才選擇了次要目標長崎進行攻擊。這場原子彈爆炸的原爆點,是位於當年長崎市的浦上天主堂,如今建築物已遷移,留下的是舊浦上天主堂遺跡牆壁,以及...
[片單] 盤點那些經典的核子彈爆炸電影場景
XXY  2015-08-09 19:5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