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列寧]的文章:


導演:RonWilliamHoward --挑戰將「真人實事」或是「歷史事件」搬上大銀幕的導演或是參與改編的編劇,需要的是強大的勇氣,若只是照本宣科的將史實訴諸鏡頭畫面,不免落於俗套。但若強硬的扭轉過去,更是容易招人話柄。 我對賽車一點興趣也無,海報和片名甚至一度使我認為《決戰終點線》是部乏善可陳的商業片,對這位導演的印象也時好時壞,我喜歡朗霍華的《美麗境界》,也愛一直沒能從頭看到尾的《請問總統先生》,但導演的《達文西密碼》就讓我不知該說些什麼了。 導演很聰明,先是利用兩位外表出色的男星克里斯漢斯沃和丹尼爾布爾,分別飾演稱霸七零年代的兩位賽車手詹姆斯亨特和尼基勞達,在電影開場沒多久,觀眾立即認識並了解兩位賽車手的生長背景和性格差異,克里斯漢斯沃飾演的英國車手是個放蕩不羈的花花公子,性格張狂易衝動,與丹尼爾布爾飾演的內斂、沉穩又拘謹的奧地利車手全然不同,電影中也正因為兩人完全相反的性格卻又有共同追逐的目標(奪冠)而增加了衝突與戲劇張力。 雖說在角色的塑造上,我比較喜歡雷神,ㄜ,是詹姆斯才對,但平心而論,丹尼爾的演技略勝一籌,比起詹姆斯「萬人迷」、「花蝴蝶」的盛況,他因為在片中...
【決戰終點線】觀後感
Polly
決戰終點線
2016-08-05 08:52:10
總評
8
    先說,這是一部沉痛的紀錄片。  整部片播映的過程中,心情完全被一種恐懼和壓迫所壟罩,彷彿有什麼一直扼住自己的脖子,無法順暢呼吸。  在台灣應該算是冷門的、預期票房不佳的電影。  但是在沉悶和嚴肅的步調當中,我體會了以前從來沒經歷過的恐怖戰亂和高壓統治,關注了平時不曾留意過的歷史和文化,甚至反思了許多以前不曾思考過的問題。  電影藉由無數的木偶場景、當代留存的影像、模擬演出的情節、以及倖存者(導演)的旁白,為觀眾講述一個1975~1979年間,「紅色高棉(赤棉)」統治柬埔寨的殘暴歷史。  弔詭的是,他並不是提出很多史實證據,例如影片或照片來證明自己童年的悲慘回憶,而是使用人偶創作的形式,以非常藝術性的手法再造了當時的情景,少了真實的血腥場面,卻也讓人更能抽離情緒的去看待當時柬埔寨人民所遭受到的困境。  也許有人會質疑這樣的拍攝手法,是否有捏造歷史的疑慮;但電影中斷斷續續穿插的真實影片就能反映出真正的現實了嗎?不是,就像現在的電視新聞一樣,剪輯過後留存下來的也並非是真相,而是選擇性的蒙蔽、扭曲,是一場演技拙劣的影片。  導演形容當時由赤棉主導的革命:「革命就像電影。」  他們以理想...
《遺失的映像》觀後感:沉痛的歷史記憶
Allison 艾厲森
遺失的映像
2014-09-30 16:52:39
題材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