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篇文章

影評 《過於寂靜的喧囂》失語的壓抑

2015-08-23 23:55:46


 f0064573_212287.jpg  

 《過於寂靜的喧囂》(The Tribe)

失語的壓抑,我們不也活在無所不在的暴力,卻習以為常而麻痺?

為了更好地生存,選擇漠視別人,也漠視自己。

當手中僅有的都即將失去,壓抑的種種爆發後,又會產生什麼後果?

 

這部電影有夠絕,不僅沒有台詞,連配樂也沒有,連電影結束後的工作人員名單依然沒有音樂。

這部電影把日常生活的現實聽覺赤裸裸地攤開,沒有任何美化,至於情緒的感受,就看各位觀眾各自的造詣了。

導演在運鏡和場面調度上非常流暢,很多的長鏡頭和有趣的畫面細節,都很值得讓人玩味。女同學找卡車司機賣淫的時候,三次的鏡位和打光都不相同,也不禁令人思考,是否是導演的刻意安排。

總體來說,這是一部很棒的電影,前提是不以好萊塢標準來看的話。(愛看好萊塢的友人就以推砲時,角度和力道不對,鬥毆沒有拳拳到肉,認定這部份是失敗的。)

本篇的文字會寫得稍微複雜一點,不過如果觀眾願意去思考,以及用自己思考的成果去看待自己的生活,或許會有好玩的發現。

以下有雷,慎入

the_tribe.jpg  

男主角剛到學校時,映入眼簾的是令人感到快樂的開學典禮,但是他進到學校之後,同學開始威脅他和欺負他,在他被趕出房間坐在門口的時候,那個畫面好令人揪心。他為了融入這個族群選擇迎合和屈服,也在鬥毆中證明自己的價值,讓大家注意到他,他也跟著這些人一起去罷凌弱小的人,之後去搶劫和當皮條客。生存壓力可以讓一個人從乖乖牌變成壞人,這整個改變的歷程有很多細節很值得探討。

這部電影會令我想到傅柯(Michel Foucault)的許多著作,探討權力及其結構如何運作在人與人的關係,在文化中如何宰制他人,並透過不同類型的懲罰使他人順從。如果讀者有興趣可以去找他的書來看。

當人身處在某個體制中,行為為何也會跟著改變?倘若堅持自己,那會有什麼代價?當無法離去,不得不留下的情況中,想要更好地生存,順從和妥協似乎成了最佳選擇?可是這樣你會不快樂,感到痛苦阿......

人為何會在人群和體制中感覺痛苦?每一種或大或小、或明或暗的懲罰,都會損及一個人的尊嚴,痛苦是否來自於尊嚴的失去?

 

the-tribe-cannes-2014-7.jpg  

當我看到這些被欺負的人,都會感到特別傷心,尤其是其中一個大家都不喜歡的人,看起來像有智能障礙,當在電影後半段,他一個人在床上吃東西,男主角把衛生紙整卷大力往他臉上丟,果醬沾滿他的臉頰,他連擦都沒擦,直接被對男主角,一個人側躺在床上哭......

一個沒有反抗能力和勇氣的人,被欺負時除了哭,還能怎麼辦?總會有人批評他的軟弱,以及何不想辦法解決困境,但是那些已經超出他現在的能力範圍了,就像台灣無法突破國際政治的困境一樣。

這會讓我聯想到一些社會事件,不懂法規、行政流程的平民,如何面對政府的徵收?不想要搬新家,只想住在這個充滿回憶的家裡面,卻又和其他想都市更新的居民發生衝突,無端遭受許多言語暴力和輿論壓力,為何這些無能為力我們無法感同身受?

一切都只是我們太幸運,身處在可以漠視事件發生的距離。

la-la-ca-0619-the-tribe-333.jpg  

男主角原本只是帶著他的女同學去賣淫,卻在某次和女同學發生性行為後,對她產生了情感,這情感也讓他想佔有她。同時也因為想佔有她,導致後續和同學們的衝突。為了不讓她離開烏克蘭到義大利,還搶走和撕毀她的護照。就算談到愛情,這部電影中也沒有太浪漫美好的情節,依然是像動物般赤裸裸的暴力。尤其在這叢林法則的校園中,顯得沒有任何人情味。

當一個人愛上一個人,為何會想佔有他?這是否是種生物性的展現?擁有了她,就能擁有快樂,於是她成了一個製造快樂的物件。

關於物化這件事情,當一個X(請隨意代入)具有功能時,就已經被物化。然而,生活中充滿各式各樣的物化,以這種角度來看待生活是很冰冷和恐怖的。你也會突然發現,自己很多的情感也都是透過物化他人,甚至是物化他人的情感而得的。或許也沒人願意用這種角度來看很多事情,因為人會為了滿足不同的需求,被肢解成不同的物件。倘若這是真實,那大部分的人也不願意面對這個真相,畢竟不是人人都願意離開母體(Matrix的梗)。用物化的角度來看待這部電影,會發現比恐怖片還恐怖,因為一切都被物化了,這裡也沒有愛,更不可能給任何人帶來救贖。

 

14TRIBE2-articleLarge-v2.jpg

一個人被壓抑到什麼程度才會爆發?弱者到什麼時候才願意反擊?當男主角被眾人圍毆、把頭壓進滿是水的洗臉盆,最後老大直接俐落地把一個酒瓶往他頭上砸爛。電影最後一個長鏡頭就跟著男主角拖著被打傷的身體,一路走上樓,並走進一個一個房間中,看他拿櫃子把每個人的頭砸爛,沉悶的重擊,扭曲了頭顱,爆出了血液。裡面都是聾啞人,也不知道隔壁床的人已經被殺死了。男主角慢慢地走,離開那層樓後,關上門並上鎖,這些結束的隱喻讓人很有想像空間。

這過程會讓我想起幾起震驚社會的殺人事件,有些人認為問題出在個人,有些人認為問題出在社會結構。在看完這部電影之後,你會有什麼想法呢?

當然人都是有選擇的,但是當其他選項沒被看見的時候,選擇的結果還是自由的嗎?

我知道只談到這樣卻沒有推論很狡猾,但是我相信會點進來本篇的朋友思考能力都很強大,歡迎留言討論。

其實這部電影應該也有影射政治寓意,從教室上課時,老師的黑板上面掛著歐盟和北約的國旗,這兩個組織和烏克蘭又是什麼關係呢?和俄羅斯的關係又是如何?烏克蘭夾在中間,根本沒有任何話語權,就像片中每個角色一樣。同時校園中的叢林法則,權力結構和位階產生的層層剝削,是否又象徵著什麼?

這麼多思考和解讀的可能性,也讓這部電影更精采,更誘人。

 

過於寂靜的喧囂(The Tribe)
上映日期:2015-08-14
類  型:劇情、犯罪
國  家:烏克蘭
片  長:2時10分
導  演:米洛斯拉夫史拉波斯維茲(Miroslav Slaboshpitsky)
演  員:格雷哥里浮申科(Grigory Fesenko)、(雅那諾維可娃)Yana Novikova、Rosa Babiy、Alexander Osadchiy
發行公司:聯影/聯贏


電影爽度:9
故事劇情:10
氣氛營造:9
演技表現:7
題材鮮度:10

過於寂靜的喧囂 The Tribe Miroslav Slaboshpitsky 藏境

留言
或您可以完整的文章回應 點此回文

電影相關文章


院線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