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公路》充滿著日常生活的流動,整部片透過作家大衛佛斯特華勒斯與
滾石雜誌記者大衛利普斯基精彩的對話,帶出對生命本質的反思,他們談論
的內容包羅萬象,談書、談生死、談名利、談寂寞、談愛情觀、談人生以及
各種得以談論的瑣事或念頭。兩人素未謀面,當然亦沒有事先套好招,那麼
兩個男人的對談何以精彩,何以讓人感同身受,重點不是在於他們聊了什麼
,而是他們的相識。《寂寞公路》讓我們發現,我們生命裡渴望有這麼一個
人存在著,有這麼一段關係,如電影一般,擁有生命裡最好的對話。
所以我們尋覓這麼一個人,也許是熟悉的朋友,也許是機緣下相識的那個人
,無法強求,相知的頻率得來不易。你的大衛在哪裡呢?
如果本片不是真實故事改編的話,我可能會以為兩個都叫大衛是故意設計的
巧思,原來大衛與大衛的對談之旅,是與自己內心的深層對話,但即便這是
真實人物,我還是覺得兩名大衛像是遇見了內心的另一面自我,他們都遇見
了彼此想要成為的人,也就是對方。片中利普斯基獨白的台詞:「華勒斯想
要擁有比現在更好的生活,可我想要他現在擁有的」,道盡了他們面對現況
的困頓與憂愁,利普斯基崇拜華勒斯的才華與名氣,但同時帶有嫉妒,因為
他不僅是記者,也是出了一本書的作家,名氣卻不如他訪談的對象,女朋友
熱切地與華勒斯通電話,盛讚他的書籍更是讓他怒火中燒。他借住在華勒斯
家的客房裡,被華勒斯成堆的書包圍,像是鬼魅的陰影。
華勒斯也渴求利普斯基的口才與社交能力,他遠離人群,居住在隱密之處,
家中養了兩條狗,只待在自己的宇宙。華勒斯想要的是心靈層面上的更好的
生活,他清楚知道,當他的名氣越大,越覺得自己也許是騙子,因為有更多
好的關注,相形之下也有更多壞的關注,他明白那種成名的癮頭,何嘗不想
要這種美名,但他發現那反而成了一種更大的壓力,當你的愉悅感受來自那
些購買你的書的人,那你就接近了本質上的寂寞了。著名的《無盡嘲諷》寫
得是寂寞嗎?一千多頁的文字,也許是他亟欲尋求與他人對話的方式,他希
望有人能看見他的寂寞,而不只是用錢買到了一本享受的快樂。
我們終沒能看見創作者在作品產出前內心的糾結與翻滾,只看見作品產出後
的完美,《寂寞公路》某一部分來說,帶領我們窺見創作者不為人知的生活
樣貌,看見作者真實的質地,以及懼怕的事物,那些都是作為一名讀者無法
親身體會的。《寂寞公路》帶觀眾看見作品與人的本質,對於作品渴求的差
異,沒有誰對誰錯,只是往不同的方向走去。
在成名與平凡之間,他們努力地存活,用文字與白紙建構一則美好,但他們
終究是凡人,迎面襲來的巨大寂寞使得日子心力交瘁,讓華勒斯的生命不斷
地與死亡拉扯,他終將知道自己會迎向死亡。
所以他們的對談針鋒相對,機智慧黠,儘管有時價值觀相同,有時相異,但
就像是相信對方同樣地坦誠,所以不自覺地透露了更多的訊息給對方,五天
的相識,之後再也沒見面了,稱不上是朋友,勉強算是短暫的同居家人,當
然更不是情人,但那一言一語的堆砌產生了莫名的情緒,一種難以定義的情
誼,宛如幽暗中發出的一道微光,在當下,你可能無法深刻體會對談的意義
,但回憶起來,才發現從彼此的生命中真切地獲得什麼。
關於存在與否,關於當下,關於意義,全像是捉摸不清的煙,如此的談論深
想都將沒完沒了,人生與孤獨持續奮戰,再與自我對話,終究得面對一個人
的時刻。我突然想起陳奕迅的〈你給我聽好〉:「別說你還好 / 沒什麼不好
/ 你就怨日子枯燥 / 沒什麼煩惱 / 恐怕就想到 / 什麼生存意義想到沒完沒
了」。一輩子大概總是在某些糾結不出去的點繞著,就算汲汲營營想要獲得
些什麼,也總無法從那些無法獲得的解脫。
片尾好美,利普斯基在片尾的導讀會中說道:「和大衛相處的那幾天,提醒
了我生命應有的模樣,那是我擁有過最好的一次對話。」,穿插著華勒斯於
教堂跳舞的身影,像是得到了救贖與快樂,他們都在彼此的生命裡留下些什
麼,人與人的際遇無法預料,那些看似平淡無奇的,都化作日子的養分,因
為有人記得是好的,總有不再寂寞的時刻。
雙眼底下的勇氣
電影爽度:7
故事劇情:7
氣氛營造:8
演技表現:8
題材鮮度:7
故事劇情:7
氣氛營造:8
演技表現:8
題材鮮度:7